三叉神經痛是指麵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反複發作的、短暫的、陣發性劇痛。三叉神經痛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可由腫瘤、感染、血管畸形以及口腔疾病等所引起。本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其發作時特點是:疼痛突然發生,呈針刺樣、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由麵部的某一點開始,向麵部其他部位放射,多為一側,很少為兩側,每次疼痛持續數秒鍾或1~2分鍾,大多數情況下活動時易發作,常見於咀嚼運動、刷牙、洗臉、談話時發病,有時簡單的張嘴發聲、光刺激皆可誘發,此外打噴嚏、哭、舌頭活動、轉頭、飲水、麵部吹風、以及觸摸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本病相當於中醫學“偏頭風”、“麵痛”、“頭痛”、“頭風”、“偏頭痛”等範疇,可分為:①風寒阻絡型:症見陣發性麵頰及額部抽掣疼痛,遇寒痛甚,舌苔白,脈浮弦。治宜祛風散寒,通絡止痛。②肝鬱化火型:症見陣發性麵頰及額部抽掣灼痛,痛不可忍,伴頭暈,口苦,急躁善怒:目赤耳鳴,舌苔黃,脈弦。治宜清肝瀉火。③痰濕阻絡型:症見陣發性麵頰及額部重著疼痛,胸脘作悶,痰多嘔惡,舌苔白,脈滑:治宜祛痰通絡。④絡脈瘀阻型:症見麵頰或額部刺痛,日久不愈,舌有紫氣,脈來細澀。治宜活血通絡。
生芩湯
“組成”生地20克,元參20克,酒黃芩20克,白蒺藜20克,全蠍6克,川芎2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滋陰清熱熄風。
“用途”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20日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禁煙、酒、濃茶。若見身體肥胖、嘔惡、脘腹脹滿等痰濁較盛者,可選加蒼術10克,白蔻10克,膽星10克;疼甚不眠者加徐長卿20~30克;陽明實熱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8克,大黃5克(後下)。
除風解痙散
“組成”白芍30克;防風15克,白附子3克,細辛3克,元胡9克,徐長卿30克,川芎12克,甘草9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祛風解痙,通絡止痛。
“用途”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15日為1個療程。
四白膽地湯
“組成”白僵蠶9克,蔓荊子9克,炒沒藥9克,龍膽草9克,白蒺藜9克,白芷12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石決明(打碎先煎)30克,全蠍6克,甘草3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1個月為1療程。
“功效”滋陰潛陽,降火熄風。
“用途”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麵肌痙攣者加鉤藤12克,蜈蚣2條;肝腎陰虛明顯者加玄參10克;夾有內熱者加黃芩10克。
二散清胃湯
“組成”生石膏15克,細辛2克,白附子10克,白僵蠶10克,全蠍3克,生地黃15克,神曲15克,酒大黃3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清熱熄風,通絡止痛。
“用途”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30日為1個療程。風邪偏盛者加防風8克,薄荷5克;體虛者加黨參12克,黃芪15克;血瘀者加川芎10克,紅花10克;疼痛劇烈伴抽搐者加蜈蚣2~3條,白芷8克,白芍10克,甘草4克;肝陽上亢血壓高者加生石決明20克,天麻10克,鉤藤10克。
通絡解痙湯
“組成”川芎20克,白芷20克,雞血藤20克,蔓荊子10克,天麻10克,白附子10克,蜈蚣1條,細辛3克,地龍15克,葛根30克,丹參30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通絡解痙止痛。。
“用途”適用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另將藥渣搗爛,用適量高度三花酒炒熱,用毛巾包好熱敷患處,連用4~10周。
全蟲鎮痛湯
“組成”生石灰30克(先煎),赭石20克(先煎),生石膏15克(先煎),天麻10克,鉤藤10克,全蠍6克,蜈蚣3條,當歸10克,白芍10克,棗仁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