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神經炎是一種常見的顱神經痼。其主要表現為口眼歪斜,老中青年齡的人均可發病,以20~40歲最為多見。本病多為一側性,在起病前數天,患側耳內或耳後下疼痛,乳突區輕度壓痛,以後才出現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額紋消失,眼裂擴大,球結膜暴露,流淚,鼻唇溝變淺,口歪向健側,咀嚼食物時常留在齒頰之間。檢查患者不能閉目、皺眉、鼓腮、噘嘴,有時還可見癱瘓的麵肌不自主抽動。本病相當於中醫學“中風(中經絡)”、“麵癱”等範疇。係麵部受寒,風邪侵襲經絡,造成氣血不能正常運行,筋脈失養所致。治宜祛風通絡,調和氣血。
麵癱方
“組成”馬錢子8克。
“製法”上藥用溫熱水浸泡12小時以上,切成薄片(12~18片),排列於2張傷濕止痛膏上備用。
“功效”強筋通絡。
“用途”適用於麵神經麻痹,口眼歪斜。
“用法”洗淨麵部,將上述藥膏貼於患側麵部,貼後出現發癢和肌肉晌動,切不要扯掉。5~10天為1療程。
番木鱉膏
“組成”番木鱉500克,醋適量。
“製法”上藥加水500克,煮沸28分鍾,趁熱刮去外皮,取淨仁切片,放紙中,置瓦上,小火焙烘酥(嚴防烘焦),研細末過篩,用醋調成稀糊狀,小火煎炙25分鍾即成,待微溫備用。
“功效”溫經通絡。
“用途”適用於麵神經麻痹,口眼歪斜。
“用法”用時將番木鱉膏塗麵部患側(口眼歪左塗右,歪右塗左),上塗至發際、眉部,中塗至承泣、迎香、人中,側塗至太陽、耳門、翳風,下塗至頤間、頰車等處。24小時換藥1次,春夏季連用7~9天,秋冬季連用12~14天為1療程。一般塗藥膏3~5天有奇癢感,8天患部出現粟粒丘疹,漸成大小不等皰疹,屬正常反應。以塗藥膏處疼痛為痊愈之兆。
木芙蓉蛋餅
“組成”木芙蓉葉適量,雞蛋1個。
“製法”以上前1味搗爛,和入雞蛋煎作餅,備用。
“功效”清熱解毒,止痛。
“用途”適用於麵神經炎。
“用法”貼於臍部。
熄痙散
“組成”全蠍15克,僵蠶15克,防風15克,白芷15克,羌活15克,天麻15克,芥穗15克。
“製法”以上7味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
“功效”祛風解痙。
“用途”適用於麵神經炎。
“用法”取藥末10~15克填塞臍部,膠布固定,隔日換藥1次。
桂防赤芍外洗方
“組成”桂枝30克,防風20克,赤芍15克。
“製法”水煎取藥汁。
“功效”祛風活血通絡。
“用途”適用於麵神經麻痹,風寒入絡型,口眼歪斜,舌淡,脈浮緩。
“用法”煎液溫度適宜時,趁熱擦洗患部,每天擦2次,每次20分鍾,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
皂角膏
“組成”大皂角6克,醋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