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坐骨神經痛(1 / 2)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內的疼痛綜合證。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由於感染、受寒及中毒等直接損害坐骨神經而致,臨床較少見。後者由於神經通路附近組織病變對坐骨神經產生刺激、壓迫、粘連或破壞所致。主要臨床表現:腰、臀、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足背外側等處發生放散性、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疼痛常因行走、咳嗽、噴嚏等活動牽拉坐骨神經而使疼痛加劇。本病相當於中醫“痹症”、“腰腿痛”等範疇。係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治療當祛風散寒除濕,溫通經絡。

通痹祛瘀湯

“組成”威靈仙15克,秦艽15克,醋元胡15克,獨活12克,地龍10克,製乳香10克,製沒藥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丹參15克,當歸10克,炙黃芪30克,雞血藤30克。

“製法”水煎2次,製乳香、製沒藥包煎。

“功效”除風濕,通經絡,補氣血,強筋骨止痹痛。

“用途”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15日為1療程。如下肢疼痛受涼則甚,得溫則舒,加桂枝、幹薑各10克,製附子5克;痛劇者加製川草烏各8克,三七10克;屈伸不利加伸筋草20克;痛久不愈者加全蠍6克,蜈蚣2條,蘄蛇10克;伴有肝腎不足,腰膝酸痛加杜仲、桑寄生各15克。

桂枝白附子湯

“組成”桂枝10克,白附子3克,懷牛膝20克,製川烏頭10克,獨活15克,烏藥10克,丹參30克,全蠍3克,乳香、沒藥各10克,甘草6克。

“製法”水煎2次,乳香、沒藥均另包煎,分3次服,飯前1小時服用。

“功效”散寒祛風除濕,活血通經,解痙止痛。

“用途”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獨威木瓜湯

“組成”獨活10克,威靈仙15克,木瓜12克,桑寄生10克,川續斷12克,牛膝10克,幹薑4克,地龍10克,當歸12克,三七6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祛風散寒,除濕止痛,養血活血。

“用途”適用於坐骨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三七研末衝服,21日為1療程,隔月後可進行下1個療程。

白芍止痛湯

“組成”白芍50克,威靈仙20克,雞血藤20克,木瓜15克,獨活10克,防己9克,牛膝12克,沒藥10克,草烏5~10克,川烏5~10克。

“製法”水煎2次,取藥汁混合。

“功效”養血補腎,祛風除濕,散寒舒筋,通絡止痛。

“用途”適用於根性坐骨神經痛。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重者內服後將藥渣加水煎1小時後用紗布把藥渣包好,蘸藥汁熱敷局部(不能太熱,以免燙傷皮膚),每日2次。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三七8克(研末分3次吞服);風邪重者加烏梢蛇12克,蜈蚣1條;寒邪重者加麻黃6克,細辛3克;濕邪重者加五加皮12克,蒼術10克;瘀滯重者加紅花9克,桃仁10克;氣虛者加黃芪、白術各12克;血虛者加熟地黃12克,當歸10克;腎虛者加炒杜仲10克,續斷12克,補骨脂9克。

水蜈蚣合劑

“組成”鮮水蜈蚣250克(幹品150克),生薑250克,紅糖250克。

“製法”先將生薑切塊,與水蜈蚣、紅糖共置鋁鍋中,加水2000克,文武火煎至500克。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

“用途”適用於坐骨神經炎。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通痹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