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融合”工作組。一個社會的融合就是社會的團結互助和社會中不同民族種族的融合,融合已成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社民黨要根據德國《基本法》,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參與權,使所有在德國生活的人團結和睦,給所有人以發展的機會,創造一種“認同文化”。
“教育”工作組及“家庭”工作組。強調對德國現行教育體製進行改革,認為“為國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是當前德國政府社會、文化和經濟任務中的重要內容。強調減輕家庭負擔,為兒童提供更好的照顧等。
在6個工作組中,最為重要的是“改革、就業、環境”工作組,由新任黨主席加布裏爾直接領導。工作會議還決定,為加強各個工作組與黨的領導機構、基礎組織以及經濟界、社團、選民等各方麵的聯係與交流,專門成立一個“協調領導小組”,由黨的總書記納勒斯負責。社民黨希望通過這些機製性建設保證黨的改革以及重大方針政策討論的順利進行。
改革黨的組織、綱領、作風,擯棄“封閉決策”的習慣
在此次會議中,社民黨基層組織對黨過去的工作作風進行了嚴厲批評,認為社民黨已脫離了“全民黨”的特點,黨的領導機構越來越精英化、功能化,黨的重大決策常常是最高層的“閉門決策,再強製全黨通過執行,例如《2010議程》、67歲退休法等,而這些決策正是大選失敗、支持率驟降的重要原因。
會議分析了黨在過去11年執政的工作及失誤,提出對黨的組織、綱領、作風進行改革的問題,認為社民黨不能“囚於”組織的限製,應對黨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為此在黨內建立一個專門的工作機構,對外開放,為有政治興趣的、非社民黨的人士提供政治、政策參與的可能。會議強調,社民黨目前是反對黨,這需要黨重新重視提高黨的動員能力和開展運動的能力,
此次會議在黨的工作作風轉變上也作出了改革規劃,強調要給予普通黨員和基礎組織更多的發言權和參與權,重大問題要通過黨員討論,甚至全黨投票,進一步細化“黨員什麼時候、在什麼問題上、以什麼方式參與黨的決策”的規定。這方麵的具體工作還包括:2010年上半年對社民黨的基層組織征求意見,黨內建立一個常設的地區政策會議,立刻著手為2011年黨代會起草決議草案等。
加強宣傳工作,重視黨員隊伍年輕化問題 此次會議還特別提出要注重黨的宣傳和隊伍年輕化工作,開展、完善黨與社會的對話機製。這方麵的具體措施有:成立一個“社民黨一新聞一編輯工作室”,建立黨的網絡對話平台,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強黨與社會的對話,宣傳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引領社會輿論的發展。強調黨的新聞網絡計劃是黨的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會議還認為,社民黨自1990年以來黨員減少了40%,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黨員人數未來5年還可能減少,這不僅會帶來活動資金減少的後果,更會導致黨的各級組織後備力量不足,基層領導人匱乏。因此,必須加大年輕黨員的培養,加強地區領導人的選拔。會議對培養後備力量問題作出具體決定:積極吸收新黨員使黨不斷年輕化,減緩黨員的急劇減少;硬性規定在黨的聯邦、州和地區組織中,必須保持1/3年輕人的比例。
德國社民黨2010年工作會議結束後,各項計劃,改革措施已經開始逐步落實,社民黨雖然在聯邦層麵失去執政地位,但仍在7個聯邦州主政或參政。而此次會議達成的各項改革措施能否使社民黨脫胎換骨,甚至重掌政權,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