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方朔:談何容易(1 / 2)

謀略天地

作者:鮑鵬山

求才詔與自薦信

講東方朔之前,先說說漢武帝劉徹。劉徹一生幹了不少大事,是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但他一生又幹了不少荒唐事。他個性太豐富,生命力太強大,以至於森嚴的體製並不能約束他,反倒是他給森嚴的體製帶來了一絲活人的氣息。他一生浪漫、好奇、好色、好才。他好奇,是不惜血本,為了大宛城中幾十匹上等好馬,他前後兩次派兵達數十萬以上,時間花了兩年多,人死了好幾萬。他好色,是不論出身貴賤,衛子夫、李夫人都出身低賤,但他都愛得死去活來,直至上窮碧落下黃泉,並且為了她們不惜和上層社會翻臉。他好才,更是不拘一格,且不求全責備。他要立“非常之功”,所以便求“非常之人”,哪怕這樣的人有這樣或那樣的人生汙點。他不大喜歡規規矩矩的人,他的長子“仁恕溫謹”,他就不滿意。

他愛聽大話,就有人給他說大話。他剛即位,下了一道求才詔,一下子四麵八方給他上書自賣自誇的人以千數。其中有一個滑稽大王,這樣介紹自己:

我叫東方朔,十三歲讀書,隻三年,所學的文史知識就足夠用了。十五學擊劍,十六誦《詩》《書》,十九歲學孫吳兵法,熟知行軍布陣指揮之法……我今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眼亮如明珠,齒美如編貝。我勇敢像孟賁,敏捷似慶忌,廉潔如鮑叔,誠實賽尾生。像我這樣出色的人物,應該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吧。我冒死把這些報告給您。

我們可以想象武帝讀這封“文辭不遜,高自稱譽”的自薦信時的表情。他一定是一邊讀,一邊笑。讀完了,他馬上就覺得此人了不起,把他留下來,讓他在公車令那裏等待詔命。每月發給一袋粟,外加二百四十個零花錢。可武帝此時不過才是個十六歲的小青年,貪玩誤事,過後竟把東方朔忘了。東方朔等了很久,還不見任用他的詔書。此時與他一同住在公車令處的還有一群也在“待詔”的侏儒,東方朔嚇唬他們說,皇上準備把他們這些不能耕田不能打仗的人全殺了。侏儒們嚇哭了,東方朔又假裝好心地指點他們說:“等皇上車子經過這兒時,你們去向他磕頭求情。”過了沒多久,武帝的車子從這兒經過,這一班侏儒全都跑到馬路中間大哭,磕頭如搗蒜。武帝莫名其妙,問:“你們要幹什麼?”侏儒們說:“東方朔說皇上要殺我們。”武帝把東方朔招來,問他:“你為何要嚇唬這些侏儒?”東方朔說:“侏儒們身長三尺,每月領一袋粟,二百四十錢;我東方朔身長九尺多,也是每月領一袋粟,二百四十錢。侏儒們撐死了,我卻餓死了。我的言論若可用,希望您把我和侏儒區別對待,不可用,您把我罷歸得了,不要讓我在這兒白吃長安的糧食!”武帝大笑起來,讓他待詔金馬門,很快又讓他做了常侍郎。

從滑稽到“莊重”

漢代人物中,東方朔是有特色的。他不能如賈誼、晁錯等在政治上深謀遠慮,為國家樹長畫;也不能如董仲舒,在理論上經天緯地,為封建社會奠基礎;不能如公孫弘通國家之務,曉天下之事,在行政上左右逢源;更不能如司馬遷,總攬人物,包舉宇宙,在史學上立豐碑。但武帝時代群星燦爛的天宇中,卻似乎少不了他。別人都在幹著大事,做著大官(連司馬遷都做了中書令),而他呢——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漢書》說他“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嘲)而已”——為皇帝開心“搞笑”,便是他的角色定位。

他在曆史上是以滑稽傳名的,司馬遷就把他列入《滑稽列傳》,與曆代優孟放在一起。班固說他是“滑稽之雄”,以至於後世好事者往往把一些奇談怪論都附會給他。他讓皇帝笑,讓後人笑。他也喜歡故作怪誕,以引注目。他與武帝之間的談話,大多都是寓言、卮言、無端崖之辭和謬悠之說,這大概是他的處世之道吧?

東方朔給武帝說的莊重之語也有,不過都沒有什麼效果。武帝要把南山一帶的山林、河道、田地圈起來,把老百姓遷走,然後在四周砌上圍牆,修一個極大的上林苑,供他玩耍。在那一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正碰上水災,黃河決口,山東平原一帶的莊稼全都淹了,老百姓餓死很多,後來弄得人吃人了。東方朔就是山東平原厭次(今信陽縣)人,武帝不去賑災,他已經生氣了,現在還要修上林苑,他這下不再跟武帝說笑逗樂了,他要跟武帝嚴肅地談談了,他先從幾個方麵分析造上林苑的錯誤,然後正言厲色地威脅說:商紂王建九市宮,諸侯叛變;楚靈王建章華台,人心離散;秦始皇造阿房宮,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