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梅倫:最年輕的英國首相(1 / 2)

人物

作者:溫敏哲

2010年英國首相大選落定塵埃,沒有一黨取得超過325席的多數席位,出現了二戰以來的首次懸空國會。經過談判,取得最多席位的保守黨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布朗首相辭職。應女王的邀請,43歲的保守黨黨魁大衛·卡梅倫於5月11日成為英國198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顯赫家世

卡梅倫的家譜可以追溯到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當這位“水手國王”還是克拉倫斯公爵的時候,就認識了愛爾蘭演員和交際花桃樂西·喬丹。桃樂西與公爵共育有10個子女,均取菲茨克拉倫斯為姓,意為“克拉倫斯之子”。因他們沒有合法身份,無法排序繼承王位,隻能享受閑散皇族的富貴生活。卡梅倫就是三女兒伊麗莎白的第四代直係後裔,他的世界自小被保姆和女管家們運轉,“是那種已經快要消失的英倫貴族世界”。

為他的家族帶來巨大財富的,不是王族血統,而是在金融界的深厚影響力。

卡梅倫的高祖父勒維塔是個德裔猶太人,1871年獲得英國國籍,是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的董事,負責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業務。此銀行受到女王特許,得名渣打(Chartered)。1969年與標準銀行合並,成為今天的標準渣打銀行。卡梅倫的另一個高祖父艾文卡梅倫爵士是彙豐銀行的董事,他幫羅斯柴爾德家族牽線搭橋,把錢借給了當時的日本銀行家、後來的日本首相高橋是清,支持日本和俄國開戰。這場戰爭的戰場卻在中國,史稱日俄戰爭。

7歲時,卡梅倫便遵從家族傳統,進入希瑟預備學校學習。校友名錄上,還有安德魯王子和愛德華王子。希瑟隻招收富貴家庭的男孩,以嚴格的規矩教他們成為英倫紳士,並且為他們升入伊頓公學做好準備。

伊頓公學500年間出了19個英國首相,以及數不清的內閣閣員。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和泰國總理阿披實均是伊頓校友。

希瑟—伊頓—牛津是卡梅倫家族的既定路徑,大衛也不例外。伊頓畢業後,他選擇了牛津大學青銅鼻學院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專業,他的同學裏不乏各國領導人,但是他沒有在大學期間就參與政治,相反,他“看上去想要享受享受生活”,擔任了院網球隊的隊長,還參加了以狂飲高歌、損壞公物聞名的布靈登俱樂部。在俱樂部的一次活動中,卡梅倫身穿燕尾服,端著高腳杯與鮑裏斯·約翰遜醉醺醺地合影。後來一人成了英國首相,另一人擔任倫敦市長。

以一等榮譽畢業後,他先是經父親安排,去香港的怡和洋行工作3個月,然後便到當時的蘇聯和東歐遊曆。在蘇聯的雅爾塔,他遇到了兩個“操著流利英語的俄國人”。俄國人請他吃飯,問他英國的生活和對政治的想法。後來他的教授說“這絕對是克格勃想把你招致麾下”。

保守黨布萊爾+男版撒切爾

卡梅倫是198年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第二年輕的是布萊爾。同樣的年輕沒經驗、同樣的風度翩翩、同樣的伶牙俐齒,讓英國媒體把卡梅倫稱為“保守黨的布萊爾”。英國媒體Private Eye在9月的封麵上刊登兩人的大幅照片,配上標題“世界首例成功臉移植”。兩人的緣分不止於此,卡梅倫就讀伊頓時的校長竟然是布萊爾中學時的舍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