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寬帶
作者:林冠夫
中國曆史上,有三名亡國之君,都是史稱後主。即: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南北朝時南朝陳後主陳叔寶,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李煜。這三人,都是皇帝,其不能稱皇帝,隻稱為國主者,各有特殊的背景和因由。此三人作為曆史人物,俱為小朝廷皇帝。陳後主的轄地最大,也不過是江南半壁。劉後主為鼎足三分天下。李後主占地更小,僅五代十國時一國,大約相當於今蘇皖鄂贛閩接壤的部分地區。但他們的知名度都頗高。三人不僅都稱為後主,有其共同處:皇帝都當得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當得一塌糊塗,以致國家滅亡,最終自身成為階下囚。
先說南朝陳的後主陳叔寶。
陳叔寶近世知名度下降,知道此人的已經不多,可是在唐代,特別是皇朝沒落時期的晚唐,詩人的吟詠,借古諷今,詩作專寫或提到陳叔寶的很多。如以李商隱詩為例,有《陳後宮》兩首,專寫陳代後宮的事。這陳叔寶,無論是當皇帝還是當俘虜,都莫名其妙。對他,用一個什麼詞都很難說清楚。虛偽,皇帝江山坐穩了,或為事坐穩江山,是常用的一招,此人倒不虛偽。痞,他也沒有。殘暴,有一點,但不是主要的。荒唐,他委實是,但卻遠遠不足以說明他荒唐的程度。最準確的大概莫過於“扯淡”一詞。一個扯淡皇帝,後來當了扯淡俘虜。
為什麼說此人是個扯淡皇帝?他也玩藝術,寫詩作曲,都來得,但一切卻以扯淡出之。《南史·陳後主本紀》曰:
後主愈驕,不虞外難,荒於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婦人美貌麗服巧態以從者千餘人。常使張貴妃、孔貴人夾坐。江總、孔範等十人預宴,號曰“狎客”。
這些稱之為“狎客”的人,如江總,先為吏部尚書,後升為尚書令,孔範官居都官尚書,二人都是朝中大臣。其餘八名狎客大約也都是些官位不低的大臣。皇帝沒有讓這些人處理國事,而是讓他們陪他玩樂,淪於曆史上聲名狼藉的“狎客”。還讓他的妃子們也與之纏在一起,皇帝做到這個份上,確是貨真價實的扯淡。
隋文帝開皇九年(即陳後主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滅陳。陳亡後,後主陳叔寶與他的一大堆皇弟和皇子,一支龐大隊伍,浩浩蕩蕩,被押送至長安。君臣們都忘卻自己的身份是俘虜,更是不在意國滅家亡了。在曆史上,每當皇朝更替時,新朝君主對亡國君,一般都是砍他的頭,或以別的方法治死他。陳後主到隋都長安後,隋文帝楊堅對他,倒是真寬容,不僅沒有取例有的行動,還給予諸多優待。這究竟出於何種用意和心態,史無明文。據現有史料推測,大概感到此人已無任何能為,毋須留下殺前朝君主的惡名,樂得有個寬仁之君的美諡。《南史·陳後主本紀》曰:
既見宥,隋文帝給賜甚厚。數得引見,班同三品。每預宴,恐致傷心,為不奏吳音。後監守者奏言:“叔寶雲:既無秩位,每預朝集,願得一官號。”隋文帝曰:“叔寶全無心肝。”監者又言:“叔寶常耽醉,罕有醒時。”隋文帝使節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爾,何以過日。”
他居然發了異想,要隋文帝給他個官號。他自己也以官員自居,寫了首拍馬屁的應詔詩,曰: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何)以報,願上東封書。
如果他是隋文帝駕前的大臣,這份馬屁倒拍得像模像樣。無怪後世不少拍馬有道的人,照抄這首馬屁詩來歌功頌德。可是,這時的陳後主,在隋都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俘虜。亡國之君被俘,沒有送命的是極少數。前朝舊臣跟著當俘虜,對當局說點投其所好的話,也是常見,也有不顧羞恥的。無論如何,這些人都往往顧及被俘者的身份,唯獨這位陳後主,馬屁拍得不免有點越位。
三人之中最無才無能的,是蜀漢後主劉禪。
這劉禪即劉備的兒子阿鬥。老子英雄,兒卻遠非好漢。在正史《三國誌·後主傳》中,他的傳記比較簡略,但民間熟知阿鬥,那是來自小說《三國演義》。在民間,此人的名聲甚為不佳,成為糊塗無能的代稱。說書的說法本來不足為據,因為《三國演義》家傳戶誦,深入人心,大家都信以為真。於是,民間有句俗話說“扶不起的阿鬥”。還有對一些自視過者不以為然,輒曰“把別人當阿鬥”。這阿鬥一詞,便成為傻瓜的代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