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高教研究
作者:黃英霞
【摘要】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式,如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心理檔案、信息技術作為情景創設的工具等;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如有利於營造真誠、安全的教育氛圍,有利於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等;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完善,如避免信息技術使用的形式化,整合中信息技術準確定位等。
【關鍵詞】職校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術 整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預防心理疾病,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掘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如何更快、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成為了一個難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麵向全校師生的學科,僅僅依靠專職心理教師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如何
由此可見,利用信息技術來推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以達到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程。
一、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心理健康宣傳,及時反饋學生困惑
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建立,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廣闊性,擴大心理健康宣傳的範圍。相對於心理知識黑板報、心理谘詢刊物等形式,網站的更新快、形式多樣;同時,網站還可以提供音樂、圖片、視頻和音頻的宣傳形式,多樣的知識呈現形式,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利於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範圍。
(二)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各方麵都不斷發展。動態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一個難題。傳統的紙筆測驗,計分非常繁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很難做到動態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專業的網上心理檔案軟件利用信息技術而具有管理方便、省時省力、反饋及時等優點,能做到動態、及時更新信息,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情感、學習動機及學習壓力等方麵做到及時修改,從而有利於建立一個全麵、動態更新的心理檔案。從而有利於教師更加準確地評價學生。
(三)信息技術提供信息資源,促進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網上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課外擴展作業,學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塊,並完成相應的練習。譬如,注意力這個專題,可在“聲聲入耳”這個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之外,布置學生在網上瀏覽注意的種類、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轉移、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轉移等模塊,並讓學生參與一些注意力範圍的小測試,以此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水平。此外,教師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布置擴展作業,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譬如,“親愛的,那不是愛情”的主題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網上的情境模擬故事,共同討論,出謀劃策,以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二、信息技術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有效性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關鍵在於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同度、接納度和內化度。這就要求學校以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需要、興趣等方麵為基本的出發點來設計課程。而信息技術能將圖片、視頻、聲音、文字等進行整合,以情景故事、製作成切題的視頻、音樂等形式呈現。這種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學生的閱讀、觀察、體驗、思考等學習方式,以形成新的體驗,觸動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