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平法識圖教學的改革
高教研究
作者:彭茹
【摘要】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已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職業教育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越來越明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技術人才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筆者通過對建築結構課程中平法識圖教學單元進行初步教學改革嚐試。希望能探索解決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這一迫切的問題。
【關鍵詞】平法識圖 平法識圖教學
一、在建築結構課程中加入平法識圖內容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識讀和理解施工圖的能力,並學會解決施工中與結構相關的問題。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生產第一線的施工、安裝、管理、設備維護等技術工作,建築結構課程的開設使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能夠識讀建築結構施工圖,正確理解結構設計師設計意圖,並能在工程實際中分析和解決一般結構問題。
2.為後續的建築施工等專業課程做必要的知識準備。建築結構課程應為建築施工服務,後續的建築施工等課程中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結構構件的知識。
3.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進一步拓展職業空間打下初步的基礎。建築結構課程的開設將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結構分析能力,使其今後在從事本專業或相關專業時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其工作領或擴展職業空間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平法識圖教學單元的教學特點
平法識圖是指對建築結構施工圖平麵整體設計方法的識讀,平法的表達形式是混凝土結構設計施丁圖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它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麵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製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較傳統表爪方法進行了簡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統一性,表達也更加直觀易懂,但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也會更高。
平法識圖的教學應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結構知識的基礎化進行的,它不同於前期開設的“建築識圖與繪圖”“建築構造”等課程,平法識圖中既要學牛掌握平法識圖的製圖規則。從而能讀懂建築結構施上圖,義有大量的結構構造知識,以確保識讀建築結構施工圖的完整和準確。學生隻有從兩個方麵都訓練才能熟練讀懂施工圖,了解結構工程師的設計意圖,準確、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
三、平法識圖的學習過程
平法識圖部分內容的學習,應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建築結構構件的計算及結構構件的構造要求,了解了建築結構體係,並且具備了建築識圖的一般知識的基礎以後開設的。也就是說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教學中應選擇適合這一時期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03G101—1圖集為主,用多媒體的形式,結合實物模型及大量實際工程圖紙,反複訓練以達到熟讀施工圖的目的。具體過程如下:
1.初步了解階段。在講解了平法製圖的簡單概念後,進入具體柱、牆、梁平法製圖規則講解之前,讓學生自己先看03G101—1圖集中柱、牆、梁的樣圖。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初步接觸到按平法製圖規則繪製的施工圖,對按平法製圖規則繪製的施工圖有了初步的印象.並和以往學過的製圖知識對比,找出其中不同的地方,然後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進行教學之後,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平法識圖的大致內容,也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全麵大致的了解。更可以引發學牛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