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如何把電化教學運用於地理教學(1 / 2)

論如何把電化教學運用於地理教學

教研探索

作者:何彩英

【摘要】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去完成中學地理教學任務,是教學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給地理教學帶來生機、帶來活力,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式。

【關鍵詞】電化教學 地理教學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的效果就會很好。中學地理教學采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呢?地理教學運用電教手段,有利於克服一般教學中的困難,提高教學質量。根據自己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把電化教學運用於地理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有利於培養智能型、開拓型人才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學地理教學如何來完成這一使命,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再加上高考取消地理科,給培養地理人才帶來更大困難。但我認為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提高注意力,增強求知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創造、去開拓。例如在講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節“影響工業布局的主導因素”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幻燈的作用,製作一個燈片,把城市周圍的主體要素:如資源、能源、交通、河流、農業生產等情況描繪出來,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建立某一工廠、應安置在何處,為什麼”。這樣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毛病,又給學生帶來充分的思考時間,有利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維,發揮聯想、得出結論、掌握知識並把它用到實踐中去。又如在複習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節有關“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時,教師可以通過投影 ,把黃赤交角變大或縮小,然後向學生提出問題: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五帶的劃分、氣候的變遷、生物的遷移,農業生產的變化等等,讓學生深入思考,發揮想象。有想象才有創造,有創造才有開拓。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說正確而有效地運用好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是培養地理智能型、開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二、有利於充分發揮地理教學中的地圖作用,達到圖文相統一的效果

地理教學一刻也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學科的骨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是地理教學成功之母。就高中課本來講,大小圖形就有288幅,另外還有高中地圖冊和與之配套的一些圖形。換句話說,如何掌握好這些圖的內容、發揮它的作用,是學好高中地理知識的關鍵。如果用一般教學手段展示圖的內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電教手段,就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燈投影可以增加圖的用量和文字的輸入量,根據需要還可以使圖形由小變大、由虛變實,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由遠到近,提高圖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區分度,有利學生讀圖、填圖、圖文轉換,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少花時間,多學知識。特別是對一些看上去無圖而又枯燥無味,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如果能夠采用一定的圖像來幫助理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采用這種新疑活潑的新形式,改變古板單調的老麵孔,一方麵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另一方麵又能充分體現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作用,為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