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1 / 2)

淺談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

教研探索

作者:韓洪貴

【摘要】多年的教學實踐,深深認識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點”,即結合點、生命點、興奮點和情感點。

【關鍵詞】生活性 主體性 學習興趣

一、尋找結合點,體現教學的生活性

理論聯係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要堅持這個原則,首先必須全麵理解理論與實際的關係。應當說,掌握理論是聯係實際的基礎,因此,必須先學好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較好地分析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的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現象;同時,要注重理論聯係實際,因為理論若脫離實際,勢必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學中就會把思想政治課講成純理論條條,變成是“空洞的說教”。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很好貫徹理論聯係實際原則,關鍵在於尋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即考慮“實際是什麼?有哪些?如何聯係?”的問題。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實際存在的問題包羅萬象,無可勝數,如果信手拈來,勢必會浪費時間與精力,因而,科學尋找“結合點”,選擇實際問題極為重要。我想,教師選擇的“點”應是學生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會實際和學生中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並有目的、有重點的分析說明,這樣,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理論聯係實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才能確保讓學生感興趣。緊扣社會問題與學生現實實際的“生活化”教學,既能促使課堂教學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從而輕鬆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論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覺悟。

二、體現“生命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的現象,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討、自我教育與自我體驗。比如,在教學中可運用“讀、議、講、練”教學方式,通過情景設置,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與互動交流,讓教學成為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最優化結合的過程。“讀”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指導看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自學,能自己領悟理論知識,發現問題,質疑釋疑;“議”就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用基本原理作指導,同時聯係實際地進行討論,不能脫離教材想當然地亂討論。“講”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並解答學生自學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在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目的是使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更加明確、更加係統。“練”就是在自學、討論、講解的基礎上,對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題目進行練習,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練習,發現學生學習上的漏洞和教師教學上的薄弱環節,可以及時得到彌補。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就是需要教師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課堂成為學生“提疑”、“質疑”和教師“答疑”、“解疑”有機融合的、互動式的教學。這裏,提疑、質疑是前提,講疑、答疑是關鍵,解疑是目的。麵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要加以歸納分類,並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指導,教師要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