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
教研探索
作者:羅關豔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是新課程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體育教師的教學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麵。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使體育教師能更快地走進新課程,促進中學體育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體育教師 新課程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學校教育部門更加關注學生身體健康,在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過程中,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習慣和自我鍛煉的能力,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體育課上精神飽滿、積極主動,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由“要我練”變成“我要練”,從而為他們的終生體育打好基礎。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第二條就是“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是為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達到新的課程目標。
(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核心問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通過教師營造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中重視結論,輕過程的教學觀念,而在新課程標準下,不但重視上述能力的培養,更重視學生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種創新教育,教師隻有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有創造能力的人才。
(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體育教學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同等的尊重的關注,即使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能和運動技能等方麵存在差異,他們也不應該因某一方麵欠缺而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隻有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使他們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動機,提高自信心,促進師生間的合作互動。
二、轉變角色,積極投身課改
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製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製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者。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卻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課程實施後,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了啟發者,由管理者轉化為了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三、教學策略要產變化
新課程觀念,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根據教學觀念的變化,逐步改進了教學策略,使其與課改理念高度統一,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