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1 / 2)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教研探索

作者:汪良鵬

【摘要】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意質疑問難,切磋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傳統的教師提問式為學生的探究式,變學生的個體操作為小組合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探究和品味。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學習興趣 能力培養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行“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並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的閱讀實踐活動。它的核心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主動、創造性的學習。它能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用一下幾點與大家淺析。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我國的教育是為選拔人才而進行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的“人”的因素,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以教代學,很少顧及學生的個體性和學習的自主性。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是思維方式千篇一律,雖對知識的記憶力強,但是動手能力差,思維缺乏靈活性,更加缺乏終生學習的能力。語文學習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探究中激發學習知識的興趣,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變“掌握知識為主”為“注重學生個體全麵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把學習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新型關係。在教學中要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以培養學生各方麵能力,變被動性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由“愛學”到“會學”。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創設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學生能接受,愛觀看,喜愛參與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之後要聯係生活,喚起興趣。從學生生活和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係起來,把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讓學生邊看,邊想,既動手有動腦。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豐富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質疑問難,引發興趣。設置懸念,引發學生解惑的心理需求,此時開始新知識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