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的特點及挑戰(1 / 2)

淺析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的特點及挑戰

理論研究

作者:常玲玲

【摘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必須隨著社會組織結構的轉型而轉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此過程中呈現出一定的特點,也麵臨著各種挑戰。

【關鍵詞】基層黨組織 特點 挑戰

在中國,農民的地位至關重要,鄧小平曾指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就是重中之重,它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工程,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組織者和實踐者。當前農村基層組織麵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需要認真對待,深入研究。

一、農村基層組織領導的特點

目前,農村黨員占全國黨員總數的近一半,農村基層黨組織占全國基層黨組織總數的40%以上。基層黨組織已經覆蓋我國城鄉的廣大區域。各地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麵進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1.權力監督機構創建

在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製度,“兩委”是農村政治的核心,而黨領導一切,村黨支部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所以在農村政治實際運作過程中,往往是村黨支部書記主導了權力,外部缺乏有效的監督。為了能對“兩委”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我國部分農村地區進行了大膽的嚐試,即在“兩委”之外增加了一個村民監督委員會,其主要職責就是對“兩委”權力的運作進行監督。這種變化趨勢表明權力製約作為一種規則已經在部分農村政治的實踐層麵展開,新時期農村政治權力的運作也將越來越多的注重權力的相互製約和監督。

2.個體精英和社會組織出現並得到發展

新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增多,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我國農村社會的結構也出現分化。新型農民並不是傳統的以種地為生,他們的職業走向多樣化,這就產生了一大批經濟精英和文化精英等個體精英;農民的經濟地位提升,民主意識增強,就必然促使他們政治參與的熱情高漲,也催生了很多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社會組織。為了保證黨的農村基層領導的有效性和廣泛性,就必須在工作中加強與個體精英和民間社會組織兩個群體的合作協商,發揮他們的經濟發展能力和群眾組織能力,使之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從而使得黨的基層組織得以鞏固。

3.村黨組織領導方式轉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找準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擴大黨員參與麵、提高實效性上下功夫,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把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貫穿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這說明隨著農村市場經濟和村民自治的穩步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功能也隨著農村社會的轉型而轉型。農村政治的領導核心向農村政治與社會領導核心並重轉變,由農村群眾的領導者向領導者與服務者並重轉變,由培訓黨員幹部向培訓黨員幹部與新型農民並重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