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又名含桃、荊桃。不僅形味俱美,且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克櫻桃中,含糖8克,蛋白質12克,鈣6毫克,磷31毫克,且含鐵量可高達6毫克(含鐵量比同量的蘋果、橘子、梨等高出20倍以上,居各種水果之首);它含胡蘿卜素也比蘋果、橘子、葡萄多出4~5倍;此外,它含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C也非常豐富。
櫻桃忌與動物肝髒同時食用。因為動物肝髒中含有豐富的銅、鐵離子,而銅、鐵離子可以使維生素C氧化為去氫抗壞血酸,從而導致食物的營養價值降低。
春韭忌與蜂蜜同食
韭菜是人們春季最喜愛吃的蔬菜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韭菜忌與蜂蜜同時食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韭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與蜂蜜同時食用,所含的維生素C會很容易被蜂蜜中所含的銅、鐵離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同時,又因蜂蜜性滑利通腸,而韭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導瀉。二者同食,同樣會導致泄瀉。因此,《本草品彙精要》中講:“不可與蜂蜜食用。”
春季不能吃沒燒透的魚
我國的海魚和淡水魚約共2000多種,而春季所捕魚類品種最多。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吃魚要燒透。
很多營養學專家分析表明,吃魚可使人長壽。鮮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極其豐富,其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絕不比其他的肉類低,而且它是肉類中最易消化的一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吃魚最好燒至熟透後再吃。
因為,在鮮魚中,尤其是淡水魚中常會有寄生蟲,比如常見的華支睾吸蟲、異形吸蟲等。魚的全身中,以魚頭和魚肉中寄生蟲最多。如果經常食用未燒透的魚甚至是生魚,就會很容易患寄生蟲病,從而出現食欲不振、腹疼、肝腫大、黃疸及浮腫等病症。情況嚴重者,還會引起腹水。因此,春季忌食沒有燒透的魚。
春季忌吃生菠菜
菠菜是春季人們餐桌上的常見的蔬菜之一。但是,炒菠菜前應該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可以去除菠菜中含有的草酸與澀味。去掉草酸,才有利於人體吸收菠菜中的鈣質。若未用開水燙而直接炒食,不僅影響口味,還會降低營養價值。因此,春季忌吃未用開水燙過的菠菜。
春季樹上的野菜不宜炒吃
春季,生長在樹上的野菜,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刺嫩芽、榆錢等。這類野菜,烹調有講究,宜蒸吃或做醬吃,但忌炒著吃。炒著吃既黏又澀,難以下咽,而且營養價值也會大大下降。
香椿末醃透不宜食用
春末夏初忌食用沒有醃透的香椿。因為,在沒有醃透的香椿中含有非常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係統,可以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從而變成高鐵血紅蛋白,使紅細胞失去載運氧的能力,最終導致全身缺氧,出現胸悶氣促、嘴唇青紫等中毒的症狀。
特殊說明
春季孕婦不宜食用兔肉
兔肉不僅細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倍受人們的喜愛。需要注意的是,春季孕婦與先兆流產者忌食兔肉。
兔肉寒涼,清泄涼血,孕婦與先兆流產者多食容易損傷胎氣,從而導致胎動不安或妊娠下血。
春季老人忌吃生冷
在春天,老年人養生應講究飲食,宜多吃些營養豐富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忌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從而引起多種疾病。胃寒的老年人早晚喝點糖水,會收到禦寒暖胃和防感冒的雙重效果。
中風患者春季忌多食鱭魚
鱭魚,又叫刀魚、鳳尾魚,屬經濟魚類的佼佼者,肉質白皙細嫩,鮮美可口,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為人們的席上珍饈。漢初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魚》就有它的相關記載;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經》也有“刀魚”一名的解釋。
鱭魚,在清明前質量是最好的。這個季節的鱭魚,魚刺比較軟,節後魚刺會逐漸變硬,吃起來口味變差。因此,清明節前的鱭魚,倍受人們的喜愛。需要注意的是,中風患者忌多吃鱭魚。
中風多因肝經火熱或痰火而致,故中醫強調忌食溫熱味厚之品。鱭魚性溫熱且味甘易生痰濕,多食甚至可以引動痰火,中風患者多食鱭魚,則必會加重病情。因此,春季中風患者忌多食鱭魚。
孕婦春季不宜常食菠菜
人們一直認為,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可以補血,因此一直把菠菜當作孕婦、兒童、病人理想的補血食品。
但醫學研究證明,菠菜中鐵的含量並不多,其主要的成分是草酸,而草酸對鋅、鈣有著不可低估的破壞性作用。
鋅和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體缺了鋅,就會感覺食欲不振、味覺下降;兒童一旦缺了鈣,就有可能患佝僂病,或出現雞胸、羅圈腿以及牙齒生長遲緩等症狀。孕婦過多食用菠菜,同樣會出現缺鈣和鋅的症狀,這無疑對胎兒發育十分不利。同時,因為孕婦比正常人所需鈣和鋅量都要高,從養護的角度來講,應較多地攝入富含鈣和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