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六個月過去了。羅貫中,施耐奄二人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小說家築基功法小有所成,腦識、眼識漸漸打開,過目不忘,一目十行,觀其形而知其意便若本能一般,百家典籍被他二人熟記心中,倒背如流。
其間魔神多有讓他們品論天下大勢,以考驗二人進步。二人也不負他每日講述各種位麵個個朝代天下大事,引導出的一顆旁觀者清的心,每有所言,雖未至言畢成真,但也相差無幾,令魔神十分滿意。
這六個月,他沒有教二人一招一式,就是為了讓其鑄就一顆百變玲瓏之心,觀常人之所不能觀,察常人之所不能察,如此才不負小說家的名頭。
回想當初青衣徐俠客,是如何人物。便是本尊也道,此人雖敗,非己之罪,乃天之過也。如此品論,那小說家之道可見一斑。既然打定主意傳下其道統,自然不能弱了小說家的傳承,築基如此關鍵時候,他是萬萬不會讓二人自毀前路的。
當然,六個月中,既不教武學,魔神也做了三件事。一是帶著二人以不同身份,乞丐,富商,道士,和尚.,.....行走塵世,體會百味人生,令二人脫去心中稚嫩,心靈更加圓通,不會因一己之私,影響自己決斷。
二是帶著他們施針四方,救下得百病而無可治的民眾,這既是為二人樹名立望,令他們早早便有根基,也是為一份福德,也即使人常說陰德。
功德和福德是兩種東西,不可混為一談。悟徹仙道貴生真意的魔神知道,功德是無私無缺無漏的力量,是道的賜予,並非單單天地敢善良之輩而降下,大道無名,本就無善惡,一切盡在道中,又怎能為善事降下功德。平常的功德,隻是福德而已。
福德,可以看做皇帝對臣子的愛護,庇護,當臣子不再受皇帝喜愛,或者做不出令皇帝滿意的事時,庇護,即也就盡了,福德便是如此,當你不再做善事,或者你積累的福德耗光,那便是回歸原本,不想功德不缺不失。
當然,也並非說福德無用,單單看封神時,闡教金仙個個命犯殺劫,福德之仙雲中子卻獨獨劫中無礙,同門師兄不是被閉胸中五氣,就是被削去頂上三花,他卻能逍遙自身,連劫初動大劫關鍵九尾狐,也半點事無,便可知,福德用的好,並不比功德差。
如此,在得到一批人心下,二人漸漸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至於第三件事,那便是在救下的孤兒中,挑選出百十人,傳以仙道版七級易筋經及乾坤綿體,這兩門修自仙道五行之道與陰陽之道的武學自然越超這時代武功,魔神將之撥於二人,一麵鍛煉他們處事之能。一麵讓他們明曉領袖之心。
小說家,能譜眾生之言化為筆中世界,自然生動,恍若別開世界,自要有琉璃之心洞察世界,知人之心,譜寫萬物,空洞的言語,是小說家最忌。
就這樣,魔神的盤算在緩慢又穩定的進行著,見到二人已竟初具能力,他便決定,再觀察三月,等一切效果顯現,便徹底放手,去攝取天地精神,練五行成四象。
這樣,魔神一邊指點羅貫中,施耐奄二人柔認識路旁的草藥,一邊傳授其醫術,這是下山後,每必行的功課。
道家有五術“醫卜相命山”,醫居第一,自古以來修道者必通醫術,醫術是濟世救人的首選,魔神現在傳授醫術,實為目前需要,在元人的殘暴統治下,天下如何淒慘,自不用多說,百姓已處於水火之中,日日天災人禍,前階段大災剛過,現在又瘟疫蔓行,所過之處,幾乎村村染病,戶戶戴孝,既已入世,師徒倆不會讓百姓受如此大難,遂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