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於顏麵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於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於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遊丹或遊火。

現有黃連、黃芩等中藥配製的烏龍膏和五味丹共用塗之,有滿意的效果。再加服七味消毒飲5劑即可。有治好的病例,且不易複發。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的微小損傷處侵犯皮內網狀淋巴管所引起的炎症。中醫病機:熱毒之氣,爆發於皮膚間,不得外泄,故局部紅、熱;熱毒淤於皮膚,影響氣機血運,不通故痛,且微腫。

可治療丹毒的驗方:

原料:龍葵15克、慮杖15克、黃連6~1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蚤休10克。

製用法:上藥浸泡30分鍾,煎煮30分鍾,共煎2次,將2次藥汁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丹毒,熱性膿腫,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等。

治療丹毒的食療藥膳:

1.鮮蘆根汁

取鮮蘆根2000克。鮮蘆根洗淨,榨汁,分次代茶飲,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此方清熱解毒利濕。主治丹毒初起,色鮮紅,伴畏寒,發熱頭痛,口幹,舌紅者。

2.馬齒莧菊花粥

用鮮馬齒莧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鮮馬齒莧洗淨切碎,粳米淘洗幹淨一同入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幹研成粉。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連服數天。此方清熱解毒,瀉肝利濕。主治丹毒急性期,病變部位較局限者。

3.拌馬蘭頭

取馬蘭頭500克。馬蘭頭洗淨,入沸水中燙數分鍾,取出略擠,切碎,加入香幹末、糖、鹽、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飲,每日3次。此方清熱解毒利濕。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

4.赤小豆薏仁湯

用赤小豆100克,薏仁100克。赤小豆、薏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3次。此方利水消腫。主治丹毒下肢腫脹明顯,或伴水泡。

5.茯苓紅花粥

取茯苓30克,薏仁30克,紅花5克。茯苓、紅花熬汁去渣,加入薏仁、大米若幹,用文火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此方健脾利水,活血化淤。主治慢性丹毒,皮疹色暗紅,舌紫苔薄。

6.絲瓜銀花飲

用老絲瓜500克,銀花藤100克。上藥洗淨,加水1000克,熬汁去渣代茶飲,每次200毫升,每日3~5次。此方活血通絡。主治慢性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