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飲食七忌
忌多
應少吃多餐,忌暴飲暴食。飲食過多,會使胃腸發生急性擴張,引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紊亂。有的研究表明,少吃多餐是防止肥胖的好方法。
忌硬
人到老年,牙齒鬆動,消化功能低下,食物宜切碎煮爛,蔬菜宜用嫩葉,忌進食過硬和油炸或過幹的食物。
忌鹹
老年人不可吃過鹹食物,以免引起水腫和加重心腎負擔,同時鹹也不利於預防高血壓和中風等病症。
忌煙
吸煙可致多種疾病,如癌症、咽喉炎、支氣管炎等疾病,故有此不良習慣應戒掉。
忌偏食
老年人飲食應多樣化,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補充些含鐵、鈣豐富的食物,因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鈣易發生骨骼脫鈣和骨質疏鬆。
忌寒
老人體多陰虛,不喜寒,飲食宜熱,可暖胃養身,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忌陳腐
老年人抵抗力低,消化腺分泌機能減退,胃腸蠕動弱,若食品不新鮮,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及消化道其他不適。
裝帶編織的籃子忌存放食物
早市上經常有人出售用包裝帶編織的籃子,二三元錢一個,便宜不說,用起來也方便耐用,許多老年人都喜歡買一個裝菜。用這種籃子最好不要將肉、菜、水果等直接放進去,要加一層包裝。因為,編織這類籃子的包裝帶是用對人體有害的聚乙烯樹脂等化學原料合成的,人們如長期食用這種籃子、“手提包”存(盛)放過的沒加包裝的食物,往往會影響健康。
食橘子不宜同飲牛奶
牛奶這種飲料佳品營養豐富,是老年皆宜的食品。對慢性疾病又具有補充和治療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飲牛奶後,吃一些橘子。科學證明,這種飲食方法是不科學的。
因為牛奶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後,牛奶中的蛋白質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結合,然後進入小腸。如果吃下橘子,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固成塊,反而影響消化吸收。二者同食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等。
因此,在飲牛奶時,不要吃橘子。
中年人不宜長期精食
中年人不吃糙米粗糧,隻吃精米、精麵是不妥當的。因為在稻麥的麩皮中,含有多種重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纖維素。例如鉻和錳,若經加工精製後,就會大量減少。如果缺乏這兩種元素,就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植物纖維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中膽固醇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必然很少,食後不容易產生飽腹感,往往造成過量進食而發生肥胖。這樣,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就會增高。所以,中年人不宜長期吃精食,而應經常吃點玉米麵、綠豆、標準粉等,做到粗細糧搭配食用。
忌盲目追求“老來瘦”
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有些老年人為了健康長壽,盼望著自己“瘦”。其實,“瘦”並不是什麼好現象。有位著名醫生說過,“瘦是疾病之窗”。這是有其一定的根據和道理的。
人體因疾病,或某種因素而致體重下降,較正常體重低10%以上,稱為消瘦。如果一個人在飲食、起居、工作環境和強度相對恒定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身體日益消瘦,決不是好現象,這往往預示著疾病的存在,例如癌症、結核、內分泌和代謝疾病及營養不良等。因此,不宜盲目認為“老來瘦”是健康的表現。
老年人忌食鵪鶉蛋
鵪鶉蛋質地細嫩,營養豐富,為一種佐餐美味肴品。現在市場上的鵪鶉蛋也較多。但是,老年人多吃鵪鶉蛋卻對身體不利,特提醒大家注意。
老年人不宜吃鵪鶉蛋的主要原因是鵪鵓蛋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據有關專家測定,鵪鶉蛋中的膽固醇含量居其他食物之首,每100克鵪鶉蛋中含膽固醇高達3640毫克。而雞蛋黃為1163毫克、瘦豬肉為60毫克、牛奶為13毫克、而海參、蛋白和豆製品則為零。可見,豆製品、蛋白、海參及牛奶等均適宜老年人食用。
人體中的膽固醇約有3/4由人的肝髒合成,1/4由食物中攝取。正常人每100毫升的血液中平均有110~200毫克膽固醇隨著年齡的增加,加之體育鍛煉減少,代謝能力逐漸降低,身體的熱量消耗減少,如果經常食用含膽固醇較高的食品,膽固醇便會漸漸沉積在動脈血管內壁上,久而久之,即形成動脈硬化症。特別提醒那些正處在40~55歲(更年期)年齡段的人。在這個年齡階段易發生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