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中老年人的性格和脾氣調理(1 / 2)

中老年人的性格類型

性格是指一個人在個體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對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譬如,有人對工作赤膽忠心,一絲不苟,待人處事有高度的原則性,豪爽活潑,有禮貌,助人為樂,謙虛、自信等,所有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他的性格。

人的性格具有不同的類型。根據個體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心理學把性格分為內傾型、外傾型和中間型三種。所謂內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這種人沉靜、多思、反應緩慢,適應環境困難。所謂外傾型,是指心理活動傾向於外表,這種人活潑、開朗、善於交際。介於內傾型和外傾型之間的,稱為中間型。

老年人由於見多識廣,社會磨練多,性格也許會有所改變,但完全改變的現象是很少見的,年輕時屬於何種類型,到老還基本屬於哪種類型。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性格有一個由外傾向內傾轉變的總趨向。這種內向性的表現是:越來越傾向於以我為中心、自我吸引、興趣狹窄、社交退縮,小心謹慎、事無巨細都力求穩妥、保險,往往比較頑固、執拗,喜歡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習慣,不讚成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對一切變化和新鮮事物都深感不安,甚至連別人挪動一下他習慣放置的家具的位置也橫加反對;喜歡回憶往事。在回憶中產生滿足和悔恨,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往往嘮叨不休,喜歡指手畫腳,作權威性的指揮,好猜疑,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往往草木皆兵,疑心自己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等等。

老年人性格轉向內傾性和老年人的生理活動有密切關係。

科學家認為,人的衰老包括神經細胞的控製能力的衰退。生命早期,神經細胞特別活躍,反複的激活使神經細胞具有延續的工作能力,這是心理活動外傾的生理基礎,到了老年,神經細胞激活水平低,控製能力變小,變得不那麼活躍了,人的整個活動水平因而下降,這是心理活動內傾的基礎。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性格逐漸由外傾轉向內傾。

老年期是個失意多,不安感強的時期。處在失意挫折中,就會使個人內部的不愉快情緒亢奮、糾紛增多。有些人無法適應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稍一遇到困難就會退避,喜歡閉門謝客,不願與人接觸,擔心生病,疑心重重,牢騷滿腹,情緒低落等。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陷入這種境地,有些人即使到了老年,也能應付自如。

按照對老年期的適應情況,有人把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1.成熟型。有智慧,感到自己的一生收獲不少,是有成就的一生,即使在離退休時也心安理得,毫無掛戀,理解現實,並以積極的態度麵對現實;積極參加工作和各種社會活動,對家庭及社會中與他人的關係感到滿意,有充實感,關心麵廣,麵向未來;對未來的生活並不感到苦惱。

2.安樂型。即隱居依賴型。看上去好像十分悠閑自得,而早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也十分適應,但實際上把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無論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在期待別人的援助。

3.裝甲型。這是一種自我防禦較強的類型。對恐怖、苦惱都用強烈的防禦機製來對付,用不停的活動來抑製自己對衰老甲恐懼。不承認老年的現實,用不停的繁忙活動回避對老年期間展望和死亡的問題。由於對工作有過分的義務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因而嫉妒年輕人。

4.憤怒型。有些中老年人,對未能達到人生的目標產生怨恨和絕望情緒,並將其原因歸罪於別人,非難別人,自尋苦惱,自我閉塞。對離退休和老齡化采取根本否定的態度。對死亡有強烈的恐怖感,怨恨和嫉妒年輕人,有時甚至表現出敵意。

5.自我譴責型。與憤怒型不同,這種類型的人的攻擊性是深藏在內心的。他們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失敗的一生。把自己度過絕望的一生的原因歸罪於自己,責備自己。他們是被動的、悲觀的,孤身孑然,把死亡看作是自己對悲慘現實的一種解脫,有時甚至會自殺。

在這五種類型中,前三種以各自的形式在適應衰老情況,後兩者則是不適應的,需要自我控製和調節。

也有的人把老年人的性格分為四種類型;慈祥型、拘謹型、麻木型和跋扈型。無論何種分法,都說明老年人的性格特點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安靜審慎,有的急躁馬虎;有的熱情坦率,有的冷淡沉默,有的堅決果斷,有的優柔寡斷!有的溫和,有的粗暴,有的富於創新,有的墨守成規。我們希望老年人能有意識地克服和改變性格上的不良心理狀態,要善於自我分析,自我控製,自我監督,持之以恒。

性格與疾病

公元1世紀,古羅馬國王納瓦在一次禦前會議上因有人大膽頂撞和冒犯他,不禁大怒,拍案而起,瞬即倒地身亡。《三國演義》裏,也有一段故事是:諸葛亮陣前痛斥王朗,王朗羞怒交加,大吼一聲,墜馬而亡。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到,有人遇事就火冒三丈,這一股都是火暴脾氣。這不僅影響同誌之間的關係,而且還能致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