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中醫中藥保健知識(3)(1 / 2)

輔助療法:左右轉膝,即上肢前屈,兩手扶膝,兩腿彎曲,做順時針方向繞環10周,再逆時針繞環10周,反複練2~4回,一日2次。

11.手指麻木

①10個手指自然伸直合攏,兩手合掌,置於胸前,然後用力上下摩擦3分鍾。每日2次。

②用食指按壓雙側手三裏穴,20~30次,每日2次。

③經常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揉擦另一手的食指指尖,雙手相互揉擦。

12.腰眼按摩

腰眼穴位於背部第三腰椎棘突左右旁開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居“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髒所在部位。經常按摩腰眼部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促進腎髒養生。此外,中年人經常搓腰眼,到老年時可腰下彎,還能防治因風寒引起的腰痛症;有助於防治遺精、早泄、痛經和月經失調等病;對慢性腰勞損、急性腰扭傷可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對於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病等也有一定療效。

【具體方法】

①患者坐位或俯臥。先用雙手在腰部尋找到最明顯的壓痛點(或索狀硬塊或結節),然後握拳反手在背後,用食指關節在明顯壓痛點處按壓,接著再用拇指按壓、彈撥、揉動,一次約10分鍾,每日2次。

②體位不限。雙手搓至發熱後,即以兩手掌擦摩腰部,每次5分鍾左右。速度中等,每日2次以上。風濕性則摩擦次數越多越好。

③平日在坐位休息或工作時,或臥硬板床休息時,用小木棍或圓珠筆杆支撐在腿彎的委中穴。

④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等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部(長強穴),然後再搓。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1次。

⑤兩手輕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轉按摩,每次做5分鍾左右。

⑥雙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或用手抓捏腰部,每次做3~5分鍾。

以上6種方法,可采用其中任何一種。但還要配合積極練功,以恢複和提高腰腹肌力,以鞏固療效。

13.大、小腿肌肉酸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輪流按壓小腿的懸鍾穴、承山穴和陽陵泉穴,每穴約2分鍾。然後再用手掌在酸痛處作向心性推按,即從下肢往上腿部反複推按,約10分鍾。

14.小腿抽筋(腓腸肌痙攣)

①抽筋時用力(強刺激)指壓委中穴和承山穴。

②雙手搓至掌心發熱,隨即用掌心自上而下地推擦小腿腓腸肌(小腿肚)反複推擦,每日3~4次,睡前作1次,每次3~5分鍾。

15.腳後跟痛用拇指或食指,用力點按後腳彎部的太溪穴,2~3分鍾,然後行走片刻,每日點按1~2次。

16.胸悶

①推按:仰臥,兩手全掌著力,自頸部天突穴開始,向下推至胸部的膻中穴,反複推按多次。

②按壓:以兩手大拇指指肚著力,自胸骨上緣開始,向下按壓至膻中穴,然後再以兩手大拇指,順其兩側肋間逐條地,由上而下地、自內向外按壓,使鬱閉之氣下移,反複作多次。

以上兩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17.呃逆(打嗝或稱膈肌痙攣)

①雙手拇指或食指按壓耳垂後的翳風穴,半分鍾左右。

②雙拇指或食指同時用力、逐漸加重按壓眉頭的攢竹穴稍下處,即眉棱骨下、眼窩之上約半分鍾。按壓時有明顯的疼痛感,並伴有一股特殊感覺傳至胸內。

以上兩種方法,可任選一種。

18.心悸(心跳過快)

用右手拇指指壓左手神門穴工分鍾,再用左手拇指指壓右手神門穴1分鍾。

19.胃疼

①先在肚臍周圍揉按約5分鍾,再以兩手拇指或食指相互輪換捏按合穀穴、足三裏穴各1~2分鍾。伴嘔吐者可加按中脘穴10分鍾。

②胃疼症狀控製後,再堅持作以下兩種推拿,以防複發。患者坐在凳上,雙膝分開,兩手穿過大腿間握住板凳的邊緣,然後吸氣並用力抬凳。用手指輕輕按壓雙膝上緣的梁丘穴、膝下的三裏穴各3分鍾,早晚各一次。或配合艾灸雙側的三裏穴。

20.痔瘡

①攝肛。用力收縮肛門括約肌。

②鬆肛。全身放鬆,使肛門括約肌完全鬆弛為適度。

這一攝一鬆的連續按摩鍛煉,每日2回,每回5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