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老年人常見病症家庭日常護理(1)(1 / 3)

頸部損傷的護理

【知識概述】

近年來我國頸部損傷發病率在41~50歲的年齡組中有所增加。損傷原因有一般外傷及因車禍或違反交通管理製度,或緊急刹車等事故而造成的損傷。另外,老年人胸椎多呈後凸(駝背),而頸椎多處於代償性前凸,此年齡者中多有頸椎增生性關節炎,頸椎活動範圍有所減少,當患者因一時性頭暈或“眼花”感到不適而摔倒時,頸部失去保護性屈曲能力,造成頸部高度過伸而損傷,以致出現頸部骨折、關節半脫位或棘間及棘上韌帶撕裂等。損傷後多采取牽引或石膏頸外固定,病情嚴重時需手術複位及骨關節融合等。

【注意事項】

頸部損傷初起無論是否伴隨脊髓損害,如急救不當或進行X射線檢查時,由於粗暴牽拉動作或扭轉均可增加損傷程度,故在醫療護理上應注意以下各點:

1.未確定診斷和治療方案前為保護脊髓、避免加重傷勢均應作臨時性金屬支架固定:①金屬固定支架較大的兩個環形片安置在肩上部,其前後方附有薄鋁板,較小者環繞頸上部,②前方鋁片支撐的海綿托住下頒部,後方鋁片支撐的海綿托其枕部;③上下兩皮片的四角裝有“千斤”,螺絲鐵柱可以調節鬆緊,固定時起牽引作用,④將兩側皮帶扣鎖以保護病人。

2.未損傷骨骼的較輕頸部損傷或頸椎病患者,常以頜枕牽引治療,此法適合家庭醫療;①牽引帶由兩個布帶分別托住下頜骨及枕部,利用合力維持牽引力;②牽引重量不得超過3~4公斤;③牽引時隨時觀察牽引帶的位置,防止滑脫,以免壓迫頸部大血管及氣管引起腦缺血或窒息;④牽引時如病人睡液分泌過多而外溢時,應及時擦幹淨,否則布帶潮濕會造成下頜部皮膚糜爛。

3.損傷較重者常采用顱骨牽引鉗進行牽引:①在床頭縛一特製牽引架,附有滑車。牽引繩通過滑車懸以重量;②牽引後將床頭抬高約20厘米,病人體重可作為反牽引力,牽引重量開始時為5~15公斤,牽引時間約為6~8周;③使用時應注意牽引器兩側的牽引鉤與顱骨部的鑽孔是否牢固可靠,隔日須重新緊固螺鈕,防止牽引弓脫落;④牽引過程中經常觀察針孔情況,注意有無感染,如有分泌物應及時換藥或更換敷料;⑤病人若出現頭痛、高燒時,應考慮針孔感染的可能性,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和處理;⑥對長期持續牽引的病人,應注意經常為其翻身,否則可發生枕部軟組織壓迫性壞死。

4.石膏頜外固定治療頸部損傷,多用於各種牽引術後恢複期,開始離床活動時。石膏殼安放在頸和胸部,固定時間約為3個月。在固定期應注意:①下頜、枕部、腋部有無日因石膏壓迫或摩擦而出現的皮膚壓瘡或擦傷,若發現應及時減壓;②拆除石膏後應施以物理療法,促進頸部肌肉功能恢複。

胸、腰部損傷的護理

【知識概述】

老年脊柱損傷多由於脊骨骨質疏鬆,輕度跌撲、扭挫或彎腰持物即可發生單純性胸腰段壓縮性骨折,椎骨呈楔形改變,多不發生脊髓損傷。臨床出現腰背痛、腹脹、活動障礙、喜歡臥床休息,這種骨折的治療除使壓縮變形的椎骨複位外,更重要的是使撕裂的韌帶及肌肉得到修複。

【注意事項】

1.護理中除注意一般生活護理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和輔助病人進行自身功能療法。損傷早期讓患者仰臥於有厚墊的木板床上,傷腰後部墊一枕頭,枕頭應逐日增高。在傷後一周肉達到15~20厘米即可。

2.無嚴重並發症者,一般在傷後1~2天內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鍛煉。①第一步仰臥五點支撐法:患者仰臥,用頭、雙肘及雙足作為支撐點,而後挺腹,使背、腰、臀部及雙下肢離開床麵呈弓形撐起,一撐一放為一次;②第二步俯臥飛燕點水法:患者俯臥,上肢向後上方伸展,下肢伸直,而後用力使軀幹後伸,胸及下肢同時離開床麵向後側伸展,一起一落為一次;③練功要循序漸進,次數由少至多,一般每個步驟10~15分鍾,每日練2~3次。患者對練功可能因精神緊張和疼痛而產生某些顧慮,護理人員應耐心講明練功治療的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顧慮,爭取在傷後4~6周內完全達到練功要求。

3.損傷嚴重的胸腰部骨折或脫位時常伴隨脊髓損傷。造成下肢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癱瘓。①癱瘓的軀幹或肢體感覺喪失或障礙,肌肉收縮無力而不能自主運動;②排便功能障礙,患者無尿意或尿瀦留或尿失禁,肛門括約肌完全鬆弛,大便幹時則便秘,大便稀時則失禁。

4.截癱護理中除作好患者思想工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外,要鼓勵患者有身殘誌不殘的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