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的逆襲5特斯拉公司(TeslaInc.)是美國一家產銷電動車的公司,由馬丁·艾伯哈德於2003年7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穀地帶。
特斯拉汽車公司以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專門生產純電動車。特斯拉汽車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公司,其推出的首部電動車為Roadster。從2008年二月開始特斯拉公司開始銷售銷售Roadsters。
並且特斯拉已經盯上了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準備收購。
特斯拉最初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穀,用IT理念來造汽車,而不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電動車,常常被看做是一個矽穀小子大戰底特律巨頭的故事。
其實世界上作為第一款量產電動汽車投放市場的,恰恰是1990年代末期,通用汽車研發出EV-1。這款車其貌不揚,續航裏程140公裏,由於投入與產出比不高,在生產了二千多輛之後,通用汽車於2002年宣布放棄。
後來,參與EV-1項目的工程師艾爾·科科尼,在加州創建了一家電動汽車公司ACPropulsion,並生產出僅供一人使用的鉛酸電池車T-Zero。
ACPropulsion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時,一名來自矽穀的叫做馬丁·艾伯哈德的工程師為之投資了15萬美元。作為交換,他希望科科尼嚐試用數千塊筆記本電腦的鋰電池作為T-Zero的動力。換用鋰電池後,T-Zero行駛裏程超過了480公裏。艾伯哈德勸說ACPropulsion公司為他造一輛這樣的車,但科科尼無意成立汽車公司。艾伯哈德於是決定自己來。
矽穀工程師、資深車迷、創業家馬丁·艾伯哈德在尋找創業項目時發現,美國很多停放超級跑車的私家車道上經常還會出現些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的身影。他認為,這些人不是為了省油才買普銳斯,普銳斯隻是這群人表達對環境問題不滿和想要做出改變的願望的的方式。於是,他有了將跑車和新能源結合的想法,而客戶群就是這群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人士和社會名流。
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與長期商業夥伴馬克·塔彭寧合夥成立特斯拉(TESLA)汽車公司,並將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穀地區。成立後,特斯拉開始尋找高效電動跑車所需投資和材料。由於MartinEberhard毫無這方麵的製造經驗,最終找到ACPropulsion公司。在AC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見下,埃隆·馬斯克認識了馬丁·艾伯哈德的團隊。
2003年,T-Zero換上鋰電池後行駛裏程就達到了480公裏。特斯拉花了約五年時間的打磨,才把Roadster推上市。在這期間,主要時間和金錢花在了研發上。譬如,特斯拉電動車引以為傲的續航能力,來自由七千多顆電池組成的電池包,即使短路也不會著火,個別電池損壞不會影響其他——這套電池控製係統是特斯拉自己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電池故障。而且,這一模式還能保證它隨時可以用到最先進的電池來裝備特斯拉電動汽車。
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向特斯拉投資630萬美元,但條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長、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而馬丁·艾伯哈德作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
2004年到2006年,雖然公司人數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車型TeslaRoadster的研發工作卻遭遇了瓶頸。
2006年,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網一篇名為《態度》的開篇博客中寫道——傳統大型汽車企業製造出來的電動汽車,續航裏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車是為熱愛駕駛的人們打造。我們不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2007年,危機集中爆發,而變速箱問題成為導火索。作為一輛堪比保時捷和法拉利的超級跑車,TeslaRoadster對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這時候,普通電動車不配備多級變速箱的情況儼然不能滿足Roadster的需求,因為異步電機在低轉速的情況下功率輸出效率較低,所以引入二級變速箱順理成章。但問題是,如何在高壓高功率電控係統和變速箱協調之間做係統性研發,業界還沒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