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急性附睾炎:各種前列腺手術後幾天至數周內都可能發生急性附睾炎,如發生附睾炎,應加強抗菌藥物治療。患者臥床休息,陰囊抬高,早期局部冷敷,後期熱敷,形成膿腫則切開引流。
(3)尿失禁:部分拔除尿管後的患者可出現暫時性尿失禁,多為暫時性的,由膀胱功能障礙所引起,持續數日或數周後可自行消失。應鼓勵患者做縮肛練習,或接受藥物治療等。個別患者可因膀胱頸和尿道外括約肌損傷較重,或神經損傷,而發生永久性尿失禁。此外,術前存在神經源性膀胱(包括膀胱收縮無力或膀胱功能不穩定)的患者,術後也可能出現尿失禁。對於術後尿失禁的患者,需要進行尿動力學檢查甚至膀胱鏡檢查以區分尿失禁的病因,明確病因後再采取相應治療。
(4)直腸損傷:由於前列腺炎症、偶發前列腺癌等原因,增生的前列腺腺體與外科包膜、直腸等周圍髒器粘連,在切除腺體時,可以導致外科包膜撕裂,甚至損傷直腸。如果術中出現這種情況,應該依據損傷情況,采用分層縫合損傷直腸,或者結腸造瘺,後期處理。
(5)排尿困難:前列腺術後可發生尿道狹窄和膀胱頸狹窄,表現為排尿困難,尿線細,嚴重者可發生充溢性尿失禁。排尿困難也可能與下尿路梗阻時間太長,膀胱中與排尿相關的神經、肌肉功能喪失,或繼發尿道黏膜損傷、泌尿係感染有關。因此,術中應正確對合膀胱黏膜和尿道黏膜,避免膀胱頸過度縫合,術後應選擇適當直徑、質量過關的導尿管,並按時拔除尿管,術中、術後充分預防感染,積極康複鍛煉。
(6)性功能改變:勃起功能障礙是手術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並發症之一,該並發症的發生率與患者的年齡呈相關。此外還可出現逆向射精,這是因為前列腺手術切除後,往往導致殘留的前列腺窩解剖異常,精液排出的正常通道改變,膀胱頸部功能障礙,尿道脊變形,精液不是通過尿道外口排出體外,而是逆行射入膀胱內。發生逆向射精者可采取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為抗膽堿能藥物,或腎上腺素類藥物,手術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
(三)腔內泌尿外科手術
概述
“微創外科”也叫做“微侵襲外科”,是由英國泌尿外科醫師Wickhanm於1983年首次提出的。1987年法國外科醫師Mouret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之後微創外科的概念逐漸被廣泛接受。傳統的開放手術為重創手術,微創外科因其“以盡可能小的、少的損傷做到最好的治療”
而代表著醫學發展的新方向,其範疇不斷細分和擴大,比如心胸微創、泌尿微創、婦產微創等,並且越來越深入人心。微創外科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減輕病人痛苦,目標是以最小的組織器官損傷,最輕的全身炎症反應,最理想的瘢痕愈合,達到最好的醫療效果。
從微創外科的分類來看,凡是能減少組織的手術損傷,有利於機體恢複的治療措施,都應屬於微創外科的範圍,包括腔鏡外科、內鏡外科、介入放射外科、定向引導外科、遠程醫學,甚至還應包括顯微外科和基因治療等。在泌尿外科,根據技術手段的不同,可分為內鏡微創、腔鏡微創、介入微創以及非侵襲性泌尿微創及微切口技術。
在內鏡微創方麵,近些年來,經尿道前列腺手術已成為我國目前治療前列腺增生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取代了開放性前列腺切除手術,包括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和各種激光手術等。其方法是前列腺切除器械通過尿道外口,直接到達前列腺窩內,由內而外或者由外而內完整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組織,隻留前列腺外科包膜。該種手術比開放性手術損傷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複快。
經尿道前列腺手術的適應證較為廣泛,主要應用於前列腺體積小於80毫升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但是對一些老年男性,一些全身係統疾病仍然是手術的絕對禁忌證。如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嚴重出血性疾病等患者。這是因為雖然經尿道前列腺切除手術的手術路徑為人體自然腔道,創傷較小,但是術中仍需要麻醉。此外,裝有心髒起搏器的患者應與醫師配合,了解起搏器的類型,術中采用心電監護,並有體外起搏器準備,以免出現意外。術後應注意防治並發症,如出血、感染、尿失禁、排尿困難等。
經尿道前列腺切開術(TUIP)
醫師通過電切鏡用電切刀切開一條通道,範圍從膀胱頸部直至精阜,切口近端暴露內括約肌纖維,遠處深達前列腺外科包膜。這種手術方式的優點是手術時間短、出血少、並發症少,特別適合於不耐受開放手術和經尿道長時間手術的高齡、高危患者;缺點是切除範圍不如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