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吉日,黃曆上寫明了宜開市、掛匾、安香、酬神、祈福、求嗣、入學、習藝、出行、上官赴任、臨政親民、訂婚、納采問名、嫁娶、納婿、進人口。
出元坊西北的一個小院子裏,楊家私房菜正式開張了。
一大早,兄妹二人就把院子清理了下,不一會兒雇來的幫閑的夥計也來了,幾人合力在院子中擺上了五桌。
劉寅劉老爺是第一個來的,院門外落轎一看,嗬!門麵不算大,但勝在精致。正門兩旁擺著若幹盆青竹,間有牽牛花綻放在上麵。門正上方黑沉木為底的大牌匾高高掛起,上書五個朱漆大字:楊家私房菜。整個布置與其說是突出一個富字倒不如說是突出一個貴字更恰當,讓人一看頓生豪氣又不失雅致,直直想邁步進去看一看。
進了門,一條青石小路直通前麵不遠的正房內,小路兩旁地麵均是大塊大塊的穆山石為底鋪就而成,每塊均是一尺見方,端的是規矩又豪放。
數桌酒席就擺鋪在小路兩邊的青石地麵上,靜待客人入席。
“這位貴客請了,您是鄙店開業第一位客人,小子不勝感謝,一會兒貴客入席小子是有什麼本事就使什麼本事,您先按預定帖上的位置入席罷”,見來了客人,楊昕趕緊上前招呼著。
“噫!”,劉寅倒是沒想到,眼前這十來歲的少年郎原來就是這家店的老板,他也沒問跑腿來預定的管家自是不知了,心下納悶兒,這麼個小小娃子就能開起一家店來?老爺我當年這個年紀剛跟著叔叔學做生意,再說聽這娃子的話他還是這店的廚子,那就更不靠譜了。
劉老爺是個直腸子,想到什麼就往這臉上擺什麼,一幅“我來都來了你就給我看這個?”的樣子不善地瞅著楊昕。
那邊楊昕也心裏有所預料,當下也不急,緩緩開口道:“其他客人還沒來,先給這位貴客介紹下本店特色,不知貴客怎麼稱呼?”
“劉”。
“劉老爺請了。現下其他貴客還沒到,容小子多說幾句自誇一下。別看小子年紀輕輕,所謂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和您說了罷,別的不敢說,在這出元坊的地界兒上別家有的菜我們楊家私房菜都不做,我們做的別家以後有沒有不知道,現在是肯定沒有的,不信您看那塊水牌,喏!”楊昕伸手一指青石小路盡頭通往正屋的地方,在那旁邊立了一塊牌子,牌子上用一條條紅紙貼上了。
“這每一條下麵都是一道今天請各位貴客來品嚐的菜品,上一道菜去掉一條,各位貴客盡管睜大眼睛看著,看小子說的可有半分虛假!”
說罷,楊昕也不理還在發愣的劉老爺,轉身向外迎接幾位陸續到來的客人。
待到院中各桌都坐滿了客人,楊昕才宣布正式開業,同樣介紹了下自家人無我有的特色,也不多話,一頭鑽進了廚房開始準備上菜。
第一道菜乃是萵苣炒蝦仁。
眾人定睛一看,嗬!好家夥!隻見那白瓷盤中泛著青綠的萵苣片和白裏映紅的大蝦仁相映成趣,顏色對比明顯,卻也不紮眼,隻覺得看著就是一個清雅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