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感人至深(1 / 2)

下午上班後,葉娜將裝訂好的十多份考察行程送給黎煒,回到辦公室,便迫不及待地翻開剛買到的《生命的留言》讀了起來。

這部在網上流傳了很長時間的日記,曾經感動了許多的讀者,無數陌生人都在關心日記主人陸幼青病情的發展,關心著他在生命進入倒計時後的每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在他病重期間,每天都堅持在紅袖添香上發表一篇當天的日記。在日記裏,他用真實的不能再真實的語言說他想說的話,那些日記帶著主人的體溫,感人至深。他在日記裏說他經曆過的許多事情,說他對人間諸事的感悟。他的這些閑言碎語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葉娜在《榕樹下》第一次讀到這部連載日記時就在想,它應該變成鉛字才好,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現在這本書終於出版了,遺憾的是日記的作者陸幼青先生卻已於半年前離開了人世。

葉娜憂傷地想著,翻開書讀起來。“8月3日/晴熱不知道別人的情形如何,我很小的時候腦子裏就建立了一幅關於死亡的畫麵,這幾十年來,每當我不經意地想起死亡這個話題,腦子裏便會非常逼真地映印出這幅現在想起來很像油畫的畫麵。冬天,一個清冽的湖,湖水並不很純淨,隻是因為寒冷的沉澱才如此。土是暗暗的,遠處有白色的痕跡,不知是不是雪,周圍有幾棵高大的北方的樹,因寒冷而寂寞……

湖對岸有一幢歐式的大房子,依稀是白色的,每個房間都亮著燈,看不真切,它的巨大身影頭在湖麵上,卻一動不動,隻是燈光看上去更亮了。過了一會,它開始熄滅,一盞、兩盞、三盞……

熄燈的過程緩慢而堅定,像個儀式……最後一盞燈滅掉的時候,有人死了。我一直想這種旁觀式的死亡意象從何而來?是我遺傳密碼中已經多媒體化了的一部分?還是我小時候看過哪一部蘇聯電影的片段?

看來我現在要做的事童年就決定了。為什麼用日記的形式呢?我想過,論文是不可能的,散文隨筆之類當然可以,但想到自己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難過,很容易地就會逃避,不比日記,像考勤卡似的,勤奮與否一目了然。其實,日記裏也可以寫論文嘛,還可以寫詩,可以寫更多自己的故事,可惜我沒有什麼票房的隱私。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真實,這種文字不太容易有假,而事實上,誰到了我這樣的境地都會覺得說假話已經沒有多大的必要了。真實,就是價值。我們做不到真實的人生,至少能寫真實的日記……”

葉娜在《榕樹下》已經讀過這段文字,可現在讀它,卻有了一種更加神聖的感覺。他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隻存留了短短37年的時間,這個出生於63年,身高170米左右,清瘦,單眼皮,有一個女兒的中年男人,當過職工大學的老師,下海後分別在上海、珠海、廣州等地經過商,做過記者、羊毛商人。最後在上海寶久廣告公司任職至總經理助理,因為胃病動過手術,被確診為癌症中晚期。妻子是他大學時的同班同學,他們有一個十歲的女兒。

葉娜想,一個人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當知道生命的終點正在一步步接近,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命便會戛然而止,那是多麼讓人絕望、讓人恐怖的一種狀態啊!可這個男人卻還能如此淡定地對人生進行最後的思考,抒寫對愛情、親情、生活、和麵對死亡時的感受。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和勇氣才能做到啊!

她繼續讀下去,選擇那些沒讀過的章節先看。“2010年9月18日天氣多雲剛過去的漫長的暑假,和小女在一起的時間格外多,想到很可能這是我們父女倆共同相處的最後一個夏天,我的頭便有點像向日葵,會有意無意地跟著她轉。生女兒於我也是一件好事,雖然我也喜歡男孩。我唯一感到隱隱不安的是女兒的擇偶問題。我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如果哪一天,我的兒子搖搖晃晃回家,指著身後的女孩告訴我:‘爸,我有孩子了,可以結婚了吧?’我想我會承受得了。但如果哪一天,一個傻小子跑到我們麵前說:‘我是你外孫的爸爸。’我肯定會氣瘋的。每次看警匪片都會看見那些匪類身邊不缺女孩跟著,想那些女孩也是父母生的,她們的父母肯定也做過各種美好的遐想的,誰會想到這樣的結局呢?

這些問題經常縈繞在我心裏,雖然我知道我既迂腐又可笑,但想到我無法看到這一天的到來,並對事物發展施加我的影響,心裏真是說不出的滋味,不行,我得做點什麼。做什麼呢?指腹為婚的事情既幹不成,也沒那個法眼,從一群泥猴樣的男孩中選出個乘龍快婿來,能做的也隻能寫點什麼了,把自己做男人幾十年的經驗總結一下,寫點家訓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