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與服務(1 / 2)

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與服務

網絡技術

作者:李海舟

摘 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也日益壯大起來。其中,很多大學利用計算機網絡使圖書館發展更為合理,服務更加貼心。在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應不斷完善和創新發展模式,從而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本文旨在分析網絡環境下,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與服務創新性策略,希望可以給同行朋友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網絡環境 發展 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經濟發展良好的態勢之下,各高校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注重人才培養為發展目標,不斷進行教育體製的改革。在這其中,圖書館是大學生成才的一個搖籃,其發展與服務模式越來越現代化、科學化、人性化,符合網絡時代的要求。因此,要重視高校圖書館發展與服務的創新,筆者根據多年的大學圖書館管理經驗,對這一問題有一些淺見。下麵就來談一談具體的創新方法。

1 大學圖書館發展與服務創新的必要性

高校圖書館一方麵要具備普通圖書館的功能,一方麵還要致力於教學與科研工作,有著特殊的使命。圖書館是高校所必備的一個機構,對於各專業學術研究等活動,可以提供充足的資料與信息,為教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藏書是大學圖書館的一個重要方麵,還需要充實其他的功能,進一步完善發展與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的健康發展可以推動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可以促進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實現優化整合的目的。

目前,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其快捷性、直觀性的特點越來越受到高校圖書館的關注與認可,強烈衝擊了傳統的發展模式,圖書館不再隻是提供知識與信息的媒介,還是師生放鬆心情,享受服務的地方。然而,我國很多高校圖書管理專業陸續被取消,圖書館的發展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采取合理的策略,應對社會新一輪的壓力,從而使大學圖書館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了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國各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與服務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積極拓寬各項功能,從而適應新時代網絡社會的發展要求,可見,高校圖書館進行戰略性調整勢在必行。

2 新型大學圖書館的功能

根據教育體製改革的新要求和人才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應該認清當前時代發展的形勢,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完善和創新發展與服務模式,逐步改變傳統單一的運作係統。主要從教師、學生以及學校科研三個角度入手,優化圖書館運行的方式和內容,使服務功能更加全麵化、係統化、科學化。

2.1 為教師服務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對學生起到良好的“解惑”作用。然而,教師單純地利用課堂和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隻能讓學生掌握一部分的理論知識。大學生要想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教師就必須進行知識的拓展和遷移,需借助大量的書籍和文獻,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為此,教師要需要圖書館強大的服務功能,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盡快成才。第一,圖書館應完善個性化服務和學科化服務的框架。高校應建立信息庫終端,對各專業進行分級管理。要以學科為單位,綜合各種有效資源,建立完備的信息流通體係,及時掌握學科的動態變化,積極借鑒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的教學成果和發現,實現教學資源與信息的合理共享。圖書館建立信息庫,可以讓高校教師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拓寬信息采集的渠道,並利用學科的優勢,整合優秀教師的思想,從而實現優勢互補,進行有效的教學交流、研討。第二,圖書館應有效規劃各個專業的資料室,實行統一管理,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這樣做,既可以預防教學資源的浪費與流失,還可以協調各院係之間的關係,實現教學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個性化服務方式主要針對資深的教授、專家進行管理與服務。他們代表著學術界的前沿方向,對高校教學的發展起到核心作用。因此,圖書館要適時收錄他們的教研成果,建立科學的信息資料庫,從而有助於其他教師找到緊跟時代步伐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學科化服務方式使院校師生、圖書管理員之間形成默契的合作關係,對大學圖書館管理體係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比如“IC2”服務係統,是一種全新的圖書館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