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研究(1 / 2)

關於“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研究

創新論壇

作者:趙強華

摘 要 稅收政策對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它可以自改革開放以來促進經濟產業進入一段高速、穩定的蓬勃發展時期,也可以在新的市場經營方式不斷湧現的當下,阻礙新興產業的發展,降低企業的市場開拓和發展能力,不利於企業的競爭實力的加強和整個市場的良性發展。所以,適時提出稅製改革,可以較好糾正現今存在的問題,彌補稅收體製的不足,使整個國家的經濟體製朝著正確而有利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營業稅 增值稅 改革 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我國的稅收製度有兩種,營業稅和增值稅,它們從1994年開始頒布實施,而經濟產業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先從定義來說,營業稅(Business tax)屬於流轉稅製中的一個主要稅種,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是我國最主要也最大的稅種之一,它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個稅種。

2 改革試點

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在2011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營改增”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企業開展“營改增”試點,而從2012年8月其他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進行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也都展開了,改革試點行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水陸空和管道運輸服務)以及部分生產性服務業,例如:信息技術服務、物流輔助服務、鑒證谘詢服務、文化創意服務(廣告服務、設計服務、會議展覽服務等)等行業,而生活性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等則暫時不在其中。這一改革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因為“營改增”對納稅人的認定標準提高了不少,可以明顯減輕許多中小企業納稅人納稅額度,所以它可以有效緩解大部分企業麵臨的經營生產稅務成本高、賦稅壓力大等問題;但是另一方麵由於試點企業和地區範圍狹窄,或者某些企業自身存在成本結構的問題,也出現了不少因“營改增”而壓力增大的企業。

針對上海市的改革情況來看,包括大部分文化創意服務行業和有形動產租賃行業以及信息技術行業的稅負都減輕了,而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也下降了大約40%,但是與此同時交通運輸業的稅負卻明顯增加了。就上海航運業來說,因為我國航運業包括車船稅、營業稅和印花稅等,所以較重的稅負導致中國航運業發展並不是太好,而這次“營改增”恰好可以減輕企業負擔,使航運事業得以較好的發展。

另外北京出台了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從9月1日起,對稅製轉換期內按照新稅製規定繳納的增值稅比按照老稅製規定計算的營業稅確實有所增加的試點企業給予財政資金扶持,幫助試點企業實現平穩過渡,確保試點行業和企業稅負基本不增加,進一步調動試點企業參與試點改革的積極性。財政扶持資金由市與區縣兩級財政分別負擔,並按照“企業據實申請、財稅按月監控、財政按季預撥、資金按年清算、重點監督檢查”的方式進行管理。廣東也在獲得國務院批準後成為首批擴大試點的8個省市之一,開始麵向社會組織實施試點準備,開展試點納稅人認定和培訓、征管設備和係統調試、發票稅控係統發行和安裝,以及發票發售等準備工作。另外天津市、安徽省都紛紛抓緊實施改革方案和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