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腹瀉,家長好擔心(1 / 3)

腹瀉是兒童期非常多見的一個症狀,也是兒科患兒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腹瀉可以見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主要是由消化係統的各種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其他係統疾病的一個伴隨症狀或者前驅症狀。對孩子腹瀉的處理,關鍵是要區分病因,從而給予不同的治療。

一、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兒童期的高發性疾病,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也是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醫生要做的,是尋找孩子腹瀉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家長要做的,是注意觀察孩子是否發生了脫水,特別注意和孩子四肢的溫度和尿量,如果有脫水表現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小知識:導致小兒腹瀉的兩大類原因。

1.為消化不良 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當,家長喂養不合理引起,如讓孩子暴飲暴食,或者給予孩子高蛋白、高脂肪、粗糙不容易消化的食物過多、過雜,或者生冷食物吃得過多等,致使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

2.胃腸感染 比如孩子的食物、喂奶用具被細菌或病毒汙染,均可以引起胃腸道炎症,從而引起腹瀉。

小貼士:小兒腹瀉時經常伴隨的臨床症狀。

1.如果患兒是由於單純的消化不良或者腸道外疾病所引起的腹瀉,則臨床症狀相對較輕。孩子以胃腸道的表現為主,食欲不好,可以伴有嘔吐。

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為黃色或黃綠色的稀便,甚至呈稀水樣,帶有酸味,含有少量泡沫,大便中沒有血液,有大量未被消化的奶瓣、食物等。孩子的一般情況較好,沒有脫水和發熱等感染的表現,持續幾天後就可以恢複。

2.如果患兒是由於胃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孩子的症狀表現則比較嚴重。大便每天可以達10~20次,糞便有腥臭味,為黃綠色稀水樣便,大便中可以有血液,伴有嘔吐,甚至嘔咖啡色的液體,通常伴有發熱。孩子可以很快出現脫水表現,如尿量少、囟門和眼窩塌陷、口唇幹燥、孩子精神不好等。

小問題:孩子患小兒腹瀉時,醫生會采取哪些治療措施?

◆對小兒腹瀉的常規治療,常采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但是,注意不要給孩子應用單純的止瀉藥。

◆孩子患腹瀉後,首先需要調整其飲食。1歲後的孩子應給予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牛奶、麵條、麵包、少量青菜和新鮮水果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繼續哺乳,但要暫時停止輔食。人工喂養的孩子根據腹瀉情況,可以繼續用牛奶喂養,或者用米湯將牛奶稀釋後再喂。

◆如果為細菌感染性腹瀉,需要給予抗感染治療,如用氨苄西林50~100mg/(kg·d),分2~3次滴注;或者頭孢噻肟50~100mg/(kg·d),分3次靜滴;或者頭孢曲鬆20~80mg/(kg·d),分1~2次靜滴。對於病毒感染性腹瀉,則不必用抗生素治療。

◆微生態療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本療法是通過調整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來控製腹瀉。常用的藥物有,媽咪愛散劑,口服,<3歲者每次1克,>3歲者每次1~2克,1~3/d;雙歧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口服,每次用量為10mg/kg,3/d。

◆如果孩子的大便中水分較多時,可以加用腸黏膜保護藥,如蒙脫石散,口服,1~2歲者每天1~2袋,分3次服;2~3歲者每天2~3袋,分3次服;3歲以上者每次1袋,2~3/d。

◆同時,注意預防和治療腹瀉引起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小貼士:病從口入,輕鬆預防小兒腹瀉。

1.家長要注意食品衛生,並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2.提倡母乳喂養,盡量避免在夏季給孩子斷奶。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應該逐步進行,遵循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讓孩子的腸道功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