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在兒童時期比較常見,大部分情況下屬於內科疾病,沒有危險性。
但是,在引起兒童腹痛的疾病中,其中有一些屬於外科急腹症,需要緊急外科處理,如果延誤診斷,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醫生和家長對兒童腹痛應該加以重視,並及時查清原因。
一、急性胃炎
詳見第4 章第一節嘔吐部分。
二、消化性潰瘍
病例:寶寶11歲,最近2個月常在吃飯後自覺腹痛,有時會出現嘔吐,還有打嗝(呃逆)現象。醫生檢查後,診斷為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指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各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患病,以3歲以下和10歲以上的孩子比較多見。導致孩子患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胃酸分泌過多引起。也有專家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而且消化道幽門螺杆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和複發也存在著密切關係。
小知識:消化性潰瘍患兒,不同年齡表現各異。
1.新生兒和小嬰兒患了消化性潰瘍時,通常起病比較急,但孩子的症狀不典型,常常被原有疾病的症狀所掩蓋。孩子開始表現為哭鬧不安、不吃奶,很快便出現嘔吐、吐血、便血,往往這時才引起家長注意。
2.學齡前3~7歲的孩子患了消化性潰瘍時,主要表現為肚臍周圍反複發作的腹痛,但腹痛沒有規律性,還可以伴有嘔吐、食欲不好,病程長時,孩子往往出現消瘦、營養不良。
3.年長的孩子常常為慢性潰瘍,症狀比較典型,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而且腹痛有規律可循。十二指腸潰瘍的孩子大多在吃飯前和夜間出現腹痛,進食後症狀則可緩解;胃潰瘍的孩子則大多在進食後出現腹痛。孩子還常有呃逆、嘔吐、體重增長慢等表現。疾病活動期潰瘍有出血的時候,還可以出現便血,大便呈柏油樣。
小貼士:確診消化性潰瘍,輔助檢查離不了。
1.消化道鋇劑造影檢查可以見到消化性潰瘍的特殊表現,可呈壁龕樣,或者潰瘍局部變形、激惹等征象。
2.胃鏡檢查也是確診消化性潰瘍的最好方法。
3.大便隱血試驗可以幫助提示疾病是否為活動性,如果結果為陽性,則提示為消化性潰瘍的活動期。
4.血清幽門螺杆菌抗體測定可以輔助消化性潰瘍的診斷。
小問題:消化性潰瘍患兒,如何與其他相似疾病進行區分?
◆如果是以慢性腹痛為主要表現的消化性潰瘍患兒,需要與腸痙攣、蛔蟲症、腹型過敏性紫癜鑒別。消化性潰瘍有其獨有的特點,即腹痛有規律性,腹痛的發作常與進食有關,這個特點有助於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如果是以嘔血為主要表現的消化性潰瘍患兒,發生在新生兒時期的,應該與新生兒出血症鑒別,凝血功能檢查有助於診斷新生兒出血症;如果是年長兒出現嘔血時,則應該注意排除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檢查、有無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的表現等,可以作為鑒別點。
小貼士:家庭護理巧安排,消化性潰瘍早緩解。
孩子患了消化性潰瘍後,家長如果護理得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孩子患病後,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如果孩子有小量的胃腸出血時,一般不需要絕對禁食,可以采用多次少量流質飲食的方法,如給予稀粥、牛奶、麵條、雞蛋羹等,要忌食酸、辣及其他刺激性食物,盡量不要喝可樂等含氣飲料(即碳酸飲料),少吃冷飲。如果孩子的消化道出血量比較大,或者有反複多次消化道出血時,則需要絕對休息,暫時禁食。
2.年長的兒童更要注意休息,消除精神緊張,避免過度勞累,也能從很大程度上促進消化性潰瘍症狀的緩解。
小問題:對於消化性潰瘍患兒,醫生常采取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如果孩子因消化性潰瘍並發了胃或十二指腸穿孔、大出血,或者是反複消化道出血,或者出現幽門梗阻時,均應及時手術治療。除此之外,藥物治療是消化性潰瘍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包括以下幾類藥物。
◆抑製胃酸治療。常用西米替丁10~15mg/(kg·d),分4次於飯前30min內口服,或者將上述劑量分為1~2次靜滴;雷尼替丁3~5mg/(kg·d),每12小時1次或每晚1次口服,或者將上述劑量分為2~3次靜滴;法莫替丁0.4mg/kg口服或加入液體中緩慢靜脈推注,2/d。
◆胃黏膜保護藥。如枸櫞酸鉍鉀6~8mg/(kg·d),分3次口服;或硫糖鋁10~25mg/(kg·d)分4次口服;或蒙脫石散口服,1~2歲者每天1~2袋,分3次服,2~3者每天歲2~3袋,分3次服,3歲以上者每次1 袋,2~3/d。
◆抗幽門螺旋杆菌藥物。如阿莫西林50mg/(kg·d),或克拉黴素15~30mg/(kg·d),或甲硝唑25~30mg/(kg·d),或呋喃唑酮5~10mg/(kg·d),分3 次口服。還可用氨苄西林50~100mg/(kg·d),分2~3次滴注。
小知識:管好孩子的嘴,有效預防消化性潰瘍。
1.家長教育孩子要定時定量進餐,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或者邊吃飯邊看書和電視等。
2.孩子的飲食要科學合理搭配,多吃高蛋白、低脂肪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雞蛋、麵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3.不要讓孩子長期吃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過酸、過辣的飲食,不過量吃冷飲,如冰淇淋等,少吃“洋快餐”。
4.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要讓孩子過度疲勞,精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