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蛋白尿,警惕腎病綜合征(1 / 3)

在一般情況下,尿中查不到蛋白質,如果尿常規化驗時發現有蛋白質,則稱為蛋白尿。引起蛋白尿的最主要因素是腎髒疾病。

一、腎病綜合征

病例:寶寶11歲,近幾天媽媽發現孩子臉部明顯發腫,而且尿量減少,尿中有泡沫。通過血和尿化驗,醫生診斷為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簡稱“腎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科腎髒疾病,是包括多個症狀表現的一組症候群。病因至今尚不明確,可能與孩子的免疫功能紊亂有關。通常所說的腎病綜合征,多指原發性的腎病綜合征;此外,還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以合並腎病,稱為繼發性腎病綜合征,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係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這些疾病常有原發病的表現和其他相應係統器官受累及的症狀,可以與原發性的腎病綜合征進行鑒別。

小知識:腎病綜合征,首發表現是水腫。

1.孩子患腎病時,水腫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常常最早被家長發現。

開始的時候是孩子的眼瞼和顏麵水腫,逐漸發展到四肢和全身。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水腫不同的是,用手按壓水腫部位時可以出現凹陷。病情嚴重的孩子,還可以出現胸腔積液、腹水,男孩還常有顯著的陰囊水腫。同時,孩子的尿量減少。

2.孩子多伴有消化道症狀,常有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脹等表現。

3.病情嚴重的孩子常可以出現一些並發症,如合並感染、血栓栓塞、低鈣、直立性低血壓或者休克等,甚至有生命危險。

小問題:如果懷疑孩子患了腎病綜合征,應當做哪些化驗檢查?

◆首先要做尿常規檢查,檢查通常顯示尿蛋白明顯增多,常常超過 ,24小時尿蛋白定量≥50mg/kg。有時伴有血尿。

◆同時要完善血生化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血漿總蛋白低於正常,白蛋白(清蛋白)下降更明顯,常<25~30g/L,清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膽固醇大都明顯增高。

◆有條件時,或者治療效果不好時,要進行腎穿刺活檢,可以提供病理學診斷,並有助於確定治療方案、判斷治療反應及預後。

醫生囑托:孩子患了腎病綜合征,父母應該怎樣護理孩子?

1.孩子患病後,父母首先應當讓孩子注意休息。一般情況下,孩子不需要絕對臥床,但如果孩子高度水腫、並發感染、有嚴重的高血壓時,都應該臥床休息。等孩子水腫減輕、尿蛋白減少時,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在尿蛋白消失3~6個月後,孩子可以逐漸參加學習,但應該避免過度勞累。

2.同時,飲食控製也很重要。在疾病急性期,應當給孩子以低鹽飲食,攝入鹽量控製在1~2g/d,一般情況下早飯和午飯可以吃鹹的飲食,但比正常飲食的含鹽量要少,晚飯盡量不要吃鹹的東西。如果孩子水腫顯著和有嚴重高血壓時,不僅要限製鹽的攝入,而且需要限製水的入量,根據前一天的尿量多少和血壓情況決定孩子當天飲水量的多少。當然,如果孩子的病情已經緩解了,就沒有必要再長期限製水和鹽的入量了。

3.孩子患腎病綜合征後,為了徹底控製病情,必須要進行規範而長期的藥物治療,家長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配合。

小問題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治療腎病最主要的措施,如何規範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對於初次治療的腎病患兒,根據病情輕重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2 種方案。

◆中長程療法:是目前國內經常采用的方案。治療方法是,應用潑尼鬆2mg/(kg·d),但總量<60mg/d,分3次口服。如果在4周內孩子的尿蛋白消失,則至少再鞏固2周後才可以開始減量,改為潑尼鬆2天總量的2/3,隔天早晨一次服下,連用4周,以後每2~4周減少2.5~5mg的藥量,直到停藥,療程必須達到6個月,稱為中程療法。如果開始治療後4周內尿蛋白未能轉陰的孩子,可以再繼續服用至尿蛋白消失後2周,一般不超過8周,以後再改為2天總量的2/3,隔日的早餐後一次服下,繼續服用4周,以後每2~4周減藥量2.5~5mg,直到停藥,療程達到9個月,稱為長程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