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發育遲緩雖然是兒科較少見的一個表現,但家長非常關注,當孩子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的孩子時,家長常會為此焦慮緊張。
一、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
病例:寶寶快1歲了,平時不愛吃輔食,還是主要依賴母乳喂養。現在還不能獨自站穩,牙齒也隻長了4顆。到醫院就診,醫生說孩子患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是由於孩子體內維生素D 含量不足,引起全身鈣、磷代謝失常,從而導致患兒骨骼變形的一種常見病。本病發病緩慢,疾病早期容易被家長忽視。
小知識:導致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多方麵原因。
1.日照不足是常見的一個原因,如果嬰幼兒長期缺乏戶外活動,容易導致內源性維生素D 生成不足。
2.攝入不足也是一個主要因素,如果母乳喂養的孩子平時缺少戶外活動,又沒有及時補充魚肝油、蛋黃、肝泥等輔食,就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
3.發育期的孩子生長過快,需要量大,如果未能及時補充則容易導致維生素D 缺乏。
4.此外,某些患有胃腸道或肝膽疾病的孩子,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征、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慢性腹瀉等,易造成維生素D 缺乏。
小問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會出現哪些典型症狀?
維生素D 缺乏性佝僂病多見於3 個月~2 歲的孩子。
◆6個月以前的孩子患病時,主要是以顱骨的改變為主,如果醫生或家長用指尖輕輕壓迫孩子的枕骨中央部或者顳部,可以有按壓乒乓球樣的感覺。
◆出生6個月以後,隨著患兒病情發展,其額骨和頂骨雙側對稱性隆起,到7~8個月時,可以出現“方盒樣”頭形即方頭,嚴重時呈現馬鞍狀或者十字狀頭形,頭圍增大。此時家長易發現異常。
◆患兒到1歲左右時,會出現胸廓的骨骼改變,如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病)串珠、雞胸或者漏鬥胸、郝氏溝,這些胸廓病變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呼吸功能;有時,患兒的手腕、腳踝部可以形成手鐲、腳鐲樣的改變;隨著孩子開始站立與行走後,會出現“O”形腿或者“X”形腿,會嚴重影響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
◆另外,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孩子還伴有全身肌肉鬆弛無力,運動功能發育落後,比如獨坐、站立、行走等動作發育都比同齡的孩子落後;由於孩子腹肌的張力低下,使得腹部膨隆像青蛙肚;孩子的免疫力也低下,容易合並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常患感冒、氣管炎、腹瀉等疾病。
醫生囑托:抓住疾病初期表現,早期識別和治療。
患佝僂病的孩子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時,即便給予治療,也可能會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尤其是在2歲以後更明顯。因此,家長應當了解孩子患佝僂病的初期表現,及時就診和治療。初期症狀多見於6個月以內的孩子,特別是<3個月的孩子,這些表現為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孩子的神經興奮性增高,如患兒容易煩躁、愛哭鬧(尤其是夜間啼哭)睡眠不安、出汗多,由於孩子經常出汗刺激頭皮,所以愛在枕頭上搖頭擦枕而出現枕禿。
小問題 :如果醫生懷疑孩子患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時,會進行哪些化驗檢查?
◆血生化檢測是首先要進行的檢查,血清25-(OH)D3在疾病的早期即明顯降低,是可靠的診斷標準。其正常值為25~125nmol/L(10~50ng/ml),當<8ng/ml時即可考慮維生素D缺乏症。另外,血鈣可以正常或者降低,血磷明顯降低,常<40mg/dl,鈣磷乘積少於30;同時,血清堿性磷酸酶增高,常>500U/dl。
◆四肢長骨的骨骼X線攝片檢查顯示,在疾病初期骨骼大多沒有變化,到了臨床症狀比較明顯時,可見到長骨的臨時鈣化帶模糊或者消失,幹骺端增寬,邊緣呈雲霧狀、毛刷狀或者杯口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