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一種皮下出血,臨床上把直徑在3~5mm的皮下出血稱為紫癜。
引起紫癜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變態反應、血小板減少、家族遺傳等因素。
一、過敏性紫癜
病例:寶寶8歲,昨天媽媽帶孩子去吃海鮮,今天突然發現孩子腿上有較多的出血點,麵積有大有小,臀部也有少量的出血點,到醫院就診後,診斷為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是由於人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發生了變態反應,使得血液從毛細血管內滲出,而引起的一種出血性疾病。由於是變態反應引起的疾病,所以可以同時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等其他過敏表現。實驗室檢查顯示:血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者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數量是正常的;出血時間、凝血時間也是正常的,血塊收縮良好,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免疫學檢查顯示血清IgA和IgG常常增高,尤其是以IgA增高更為明顯。
小知識:多種誘因可導致過敏性紫癜。
1.感染因素是引起過敏性紫癜的一個常見因素,某些孩子常在感冒後誘發本病,包括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都有可能引起發病。
2.食物過敏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如魚、蝦、蟹、蛋、奶、雞、牛肉幹等。此外,豆製品、韭菜以及酒、飲料等,都可能引起發病。
3.藥物因素比較少見,常見的藥物如抗生素、磺胺類藥、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鎮靜藥(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各種預防針等。
4.其他不常見的因素包括,昆蟲叮咬、花粉、柳絮、寵物的皮毛以及油漆、汽油、農藥、化學纖維等,孩子都可以因為接觸以上因素引起發病。
小問題:過敏性紫癜患兒,如何識別皮膚紫癜?
紫癜出現的部位主要局限在患兒四肢,尤其是下肢和臀部,病情比較嚴重的患兒,其上肢和胸、背部也可以出現少量的紫癜,甚至會有大片的瘀斑或者血性水皰出現。紫癜的特征表現為紫紅色的斑丘疹,高出皮膚表麵且大小不等,用手按壓不會褪色。一般在1~2周內消退,或者遷延幾周、幾個月不消退,也可以反複出現。
小問題 :孩子患了過敏性紫癜,除了皮膚症狀外,還會有其他表現嗎?
◆除了皮膚表現外,很多患兒還會有關節紅腫疼痛,甚至不能走動。症狀大多發生在大關節,如膝、踝、腕、肘關節,幾天後關節腫痛會緩解,不會遺留關節畸形。稱之為過敏性紫癜關節型。
◆少數患兒還會出現消化道症狀,如臍周疼痛、嘔吐、嘔血、腹瀉,甚至便血、腸套疊。這些症狀中,以腹痛最為常見,常為陣發性絞痛,稱為過敏性紫癜腹型。腹部症狀大多與皮膚紫癜同時出現,偶爾可發生在紫癜之前,如果腹部症狀出現於皮膚紫癜之前時,容易誤診為外科急腹症,需要加以鑒別。
◆有部分患兒會出現腎受損的表現,包括血尿、蛋白尿或者管型尿,這是過敏性紫癜最為嚴重的表現,稱為紫癜性腎炎。腎損害一般發生在孩子發病後的2~4周,大多數病情比較輕,少數可以出現腎衰竭、尿毒症。所以,孩子患病後的2~4周,要定期複查尿常規,警惕腎損傷,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醫生囑托:過敏性紫癜患兒,家長巧護理,避免過敏原。
1.對於過敏性紫癜患兒,調節飲食是家庭護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患兒發病後,在提供給孩子的飲食中要免除動物蛋白,也就是給予素食。食物中不要有雞、鴨等各種肉類,也不要有魚、蝦等海產品以及牛奶、雞蛋等,同時也應避免飲料、小食品等方便食品。孩子經過正規治療,在過敏性紫癜消失1個月後,才可以讓孩子逐漸恢複正常飲食。恢複正常飲食的原則是含動物蛋白的飲食一樣一樣地逐步添加,每3天加1種,孩子吃後如果沒有蕁麻疹、紫癜等變態反應時,再加第2種、第3種。這樣既保證了安全,也有利於找到過敏因素。
2.過敏體質的孩子不要養寵物,盡量減少與動物皮毛的接觸。
3.讓孩子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各種感染的免疫力,避免過敏性紫癜發生的誘因。
4.在孩子病情未痊愈之前,不要接種各種預防疫苗,必須是痊愈3~6 個月後,才能進行預防接種,否則可能導致過敏性紫癜的複發。
小貼士:孩子患了過敏性紫癜,抗過敏是關鍵。
1.抗過敏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常用的藥物包括以下幾種,異丙嗪每次口服量為0.5~1mg/kg,1~3/d;或者氯苯那敏0.3~0.4mg/(kg·d),口服,3~4/d;或者西替利嗪口服,2~6歲者劑量為5mg/d,6~12歲者劑量為10mg/d,1~2/d;同時可以口服葡萄糖酸鈣0.5~1g,2~3/d。
2.同時服用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 每次口服50~100mg,2~3/d,蘆丁每次口服10~20mg,3/d。
3.合理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以緩解急性期的腹痛和關節痛症狀,常用潑尼鬆1~2mg/(kg·d),分次口服;病情嚴重的,可以用氫化可的鬆5~8mg/(kg·d)靜脈滴注,連續3~5 天,病情好轉後改為口服。
二、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病例:寶寶6歲,最近反複出現流鼻血,局部用衛生紙填塞後可以止住,媽媽未留意。昨天給孩子洗澡時,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出血點,像針尖大小。
到醫院後,經過醫生檢查和化驗,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由於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的疾病,患兒不僅血小板數量減少,而且血小板的功能也受到影響,臨床主要表現為出血。
目前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病毒感染及隨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小知識: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與過敏性紫癜不同的表現。
孩子患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以皮膚、黏膜下出血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為主要的表現。
1.在發病前的l~3周,患兒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病毒的感染史。
2.紫癜的出現比較急,常突然出現,而且出血嚴重,患兒表現為廣泛的皮膚黏膜紫癜,大多為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者有大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腫。紫癜大多分布於四肢,尤其是孩子容易發生碰撞的部位更多見。
3.同時,患兒常伴有流鼻血、牙齦出血等,有時有便血和尿血,但比較少見。
4.有很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可以出現內髒出血或者顱內出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後果,甚至危及患兒生命。
5.如果患兒病程遷延在6個月以上時,稱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型。
患兒起病比較緩慢,出血症狀也比較輕微,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常伴有流鼻血,青春期的女孩還會出現月經過多。出血症狀可以持續性出現,也可以反複發作性出現,每次發作可以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然後緩解,緩解期可以完全沒有出血,或者僅有輕微的流鼻血。部分患兒在發病幾年後疾病可以完全自然緩解。
小問題 :懷疑孩子患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要做哪些輔助檢查確診?
◆血常規檢查顯示血小板計數減少,急性型患兒通常血小板< 20 ×109/L,慢性型者血小板大多為(30~80)×109/L;白細胞數正常。
◆出凝血功能檢查示出血時間延長,凝血時間正常,血塊收縮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骨髓象檢查可見骨髓巨核細胞數正常或者增多,尤其是慢性型時明顯增多;巨核細胞的胞體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細胞為多,幼稚巨核細胞增多;產生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血小板相關抗體的含量明顯增加。
小貼士:發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注意排除繼發性因素。
在很多原發疾病的基礎上都可能繼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比如,嚴重的細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各種原因導致的脾大、化學和藥物的過敏及中毒、溶血性貧血等,均可伴有血小板減少,稱為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因此,懷疑患兒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一定要仔細檢查,找出病因,排除繼發因素後,才能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醫生囑托:孩子易出血,家長莫忽視。
1.由於患兒存在著出血傾向,甚至可能發生嚴重的出血,所以家長應當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在疾病急性發作期,要讓孩子臥床休息。要注意防止患兒外傷,尤其是頭部外傷,並禁止一切不必要的穿刺損傷。
2.在飲食安排上,要給予患兒足量的液體和易消化的軟食,不要吃堅硬的食物,如核桃等堅果類。也不要食用排骨、雞翅等,避免口腔黏膜損傷。
3.如果家長發現患兒皮膚、黏膜有出血點時,應去醫院檢查以明確診斷;如果患兒發生嚴重出血情況時,更應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4.對於慢性型的患兒,沒有必要長期臥床,可以根據孩子體力情況,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
5.禁止給孩子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保太鬆、吲哚美辛、雙嘧達莫等,因為可能會加重出血。
小問題 :對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常用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首選的治療藥物,常用潑尼鬆1.5~2mg/(kg·d),分3次口服。如果患兒的出血情況嚴重,可以用甲潑尼龍20~40mg/(kg·d),或者用地塞米鬆0.5~2mg/(kg·d)靜脈滴注衝擊治療,一般連用3天,待患兒出血症狀好轉後,即可以改為潑尼鬆口服。療程一般為2~3周,藥物要應用到孩子的血小板水平接近正常時,才可以逐漸減量、停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時間最長不應超過4周。
◆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本病的療效肯定,常用丙種球蛋白0.4~0.5g/(kg·d),靜脈滴注,連用4~5天,至用藥總劑量達到2g/kg。
◆必要時可以輸新鮮血或者血小板。因為患兒的血中存在抗血小板的抗體,輸入的血小板壽命短暫,可以很快被破壞,所以本措施僅僅可以作為嚴重出血時的緊急治療,不主張作為常規的治療措施。
◆酌情選用免疫抑製藥,對於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無效的患兒,可以試用免疫抑製藥,並可以與激素同時應用。常用環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靜脈注射,每周1次。如果治療有效時,血小板會在2~6周明顯增加,可以繼續用藥4~6周,如果治療8周後仍然無效,可以考慮停藥。
◆慢性型的患兒,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脾切除。此方法對大部分患兒的效果都比較好,但應注意嚴格掌握手術指征,盡可能推遲切脾時間。
家長園地 :孩子經常流鼻血但血小板數量正常,還有哪些原因引起?
如何預防?
引起孩子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孩子鼻腔有炎症時,如果受到刺激就容易出現鼻出血,如鼻炎、鼻竇炎、鼻腔異物等。氣候條件差,如夏天氣候炎熱和冬天室內幹燥等,孩子鼻出血的現象會更多。有的孩子有用手摳鼻孔的不良習慣,當鼻黏膜幹燥時很容易將鼻內摳出血。還有的孩子有挑食、偏食、不吃青菜的不良習慣,易因維生素C缺乏而致鼻出血。所以,家長要注意防止室內的空氣幹燥,尤其是在冬季,要注意增加室內濕度。要讓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更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要摳挖鼻孔,如果孩子鼻腔內分泌物較多時,應先滴一滴清水,稍等片刻再輕輕揉出。不要給孩子穿過多衣物,以防止感冒。在夏季可以給孩子一些綠豆水和菊花茶,保持大便通暢。
兒童的活動量比較大,尤其是與小朋友在一起時,更是喜歡追逐打鬧;同時,孩子們的好奇心都比較強,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但是,他們對危險的認識程度常常不夠,在活動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握事情的可行性,而容易出現一些意外情況。針對孩子期的這些特點,家長一方麵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教育,告知事情的危險性,同時也要掌握一些意外情況的家庭急救,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一、氣管異物
小知識:兒童期好發的氣管異物。
由於嬰幼兒的吞咽功能不完善,氣管保護性反射不健全,如果孩子在吃東西時打鬧、說笑,很容易將一些異物吸入氣管,常見的異物如花生、瓜子、棗核、魚刺等,會引起孩子劇烈嗆咳。某些比較年長的孩子,由於無知或者玩耍,也會將一些異物含在嘴裏,一不小心掉入氣管中。如果較小的異物落入小的氣管內而沒有及時取出,孩子會反複出現肺炎、肺膿腫的表現;而比較大的異物如果堵塞了大氣管,則會導致孩子窒息,甚至可以引起死亡,或者搶救後留下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