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陝西那邊曾經有兩個陰陽先生,一老一少兩父子,二人在周圍十裏八鄉都有些名頭。老陰陽年逾七十,圓臉寬額,身材高大,須發盡白,但看上去精神抖擻,逢人總是滿臉笑意;小陰陽很斯文,看上去有點書生模樣。
老陰陽做了一輩子風水師,親手安葬了村裏過去幾十年中每一位魂歸天外的鄉親。及至晚年,自覺體力大不如前,便把村裏幾百戶人的“死生之事”托付給了自己的兒子。除了替人安宅、畫符,陰陽先生大多時間還是跟死人打交道——若有人家遇著喪事,主事的人不等死者咽氣,就得緊著腳步去請陰陽先生過來。
陰陽先生和前來報信的人打過照麵後,便讓事主先行返回,自己則不緊不慢,準備安葬死者的一應用度。事主們也不在陰陽先生家裏逗留,一來這裏陰氣頗重,一般人受不了;二來鄉下人都相信,陰陽先生會一門“鬼抬轎”的本事,一張靈符,便能使喚幾個小鬼為自己抬轎引路——他們不比凡人,通常不走土路,“飛”在空中,比凡人快得多。
但凡喪事,陰陽先生都是趕在一天的傍晚才動身到事主家裏。照鄉下人的說法,小鬼們怕光,白天陽氣太重,隻等太陽落山,陰氣上浮,小鬼們才敢出來聽陰陽先生使喚。小鬼們不走幹路,也不見生人,腳不離地,抬著陰陽先生繞開村子,在沒人的山路裏奔走。
聽上去荒誕不經,但也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其實胡叛說他也能搞定這個,隻是怕道士的小鬼多,但是他們不太怕陰陽先生,常來常往的,所以請得更容易點。可照舊,小鬼們也撿著軟柿子欺負,陰陽先生也常常成為他們欺負的對象。
據說民國時候某一年,東北村裏一位老人早起到山裏采藥,發現一位相識的陰陽先生被高高地困在一棵大樹頂頭。村裏人都說這是小鬼聽到公雞打鳴,扔下“轎子”自己跑了,把陰陽先生一個人丟在了半空。那位陰陽先生被解救下來後,隻是拍幹淨身上的塵土,雙手握拳,向大家道一聲謝,轉身又繼續趕路。所以其實小鬼們——也是見人下菜碟。
盡管這麼多年來,很多人未曾見過陰陽先生驅使小鬼騰雲駕霧,但陰陽先生安葬死人,畫符驅邪的工作依然紅火。關中西部是周秦故地,周人和秦人對死生之事看的很重,喪葬之禮規矩紛繁複雜,場麵莊重肅穆、講究很多。若沒有一個手藝過硬、口碑響亮的陰陽先生來主持事宜,葬禮十有八九得亂套,到了給主家留下一個不孝不敬的口實。
陰陽先生一般會讓家裏人們燒熱水、備好幹淨毛巾,招呼子女們給死者擦幹淨臉麵,按規矩盡快穿戴好壽衣;又讓人幫忙卸一扇門板,在廳堂中央擺放妥當。做法的時候也類似道士們,從包裏摸出一張符咒點燃,右手搖著銅鈴,呢喃起咒語,示意讓家屬把穿戴整齊的死者從炕上抬放到廳堂的門板上麵,頭朝東、腳朝西,陰陽先生會一邊指揮,一邊神色莊嚴地念咒搖鈴。
一切安排妥當,先生收住銅鈴,拿出一張苫臉的麻紙,蓋在死者麵門,又扯一尺麻繩,套緊死者的腳脖子,至此,死者才算是“壽終正寢”了。主家人這時候要給“陰陽先生”敬茶倒水,等待吩咐後麵事宜。陰陽先生招呼著布置靈堂,有條不紊地掏出毛筆,攤開一張白紙,先寫“訃告”,再寫一張靈位,最後折一張“出彩”的“引魂幡”,寫上咒語文字,一齊交給主事的人。
一張貼在家門外,一張立在廳堂中央,把引魂幡升到靈堂最頂頭。負責報喪的人看見引魂幡後,按照“訃告”上的內容,倒夾一把黑傘,就開始奔赴往四鄰八鄉去了。
安置好靈堂,孝子們帶著陰陽先生前往墓地。陰陽拿出羅盤,參照八卦太極圖、四麵八方三十六方位,估摸一遍善惡吉凶,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山向,勾出穴位,插上五色旗,讓打墓的人抓緊時間破土動工、布置陰宅。
陰陽先生忙完了這一係列的複雜事務,還要負責主持入殮儀式。整個“喪禮”中,“入殮”是最隆重、最要緊的儀式。生者與死者的“生離死別”也往往出現在這一刻。等到孝子賢孫們聚齊,陰陽先生招呼“號子手”開始吹響哀樂,他走到棺木旁邊,吩咐主事的人清掃一遍棺槨,點燃一柱檀香。往棺材底部撒一層草木灰,再鋪一層鬆柏枝葉,然後鋪上紅褥子。掏出一把銅錢,往棺材東頭並排擺四枚,再依次往下豎列七枚,一直延伸至棺材尾部,謂之“北鬥七星陣”。
陰陽先生念幾句咒語,左手搖起銅鈴,右手掀開死者的“苫臉紙”,孝子賢孫們頓時一片哭號。陰陽先生右手捏一根檀香,示意孝子們按規矩把死者抬進棺材裏頭,長子扶首,其他子女扶腰抬腳,小心翼翼盛斂入棺。把提前準備好的鋸末細土用紙包裹起來,緊緊插入棺木中的縫隙,固定好遺體。
關中一帶的喪葬禮俗,入殮後的死者身上不能沾染任何汙穢,否則後代就要倒大黴。孝子喪親,固然悲痛欲絕,但規矩終究不能亂。接下來是蓋棺“合龍口”。陰陽先生搖著銅鈴,讓孝子賢孫們按輩分大小排好次序,每人捏一柱檀香,檀香不能斷,灰土也不能掉進棺木裏頭,然後領著他們繞棺木一圈,瞻仰死者最後一眼。“號子手”們鼓起嗓子開始奏響最沉重陰鬱的哀樂,之後陰陽先生示意開始“合龍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