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肝癌(1)(2 / 3)

氣虛者可食用赤豆、薏苡仁、蕈類;氣滯者可用苜蓿、雞肫、鴨肫、橘皮、橘絡、金橘、柚皮等;濕熱者可選用苜蓿、田螺、鯉魚;陰虛者可服用羊肝、鴨等。肝癌有腹水者可食粉皮、西瓜、冬瓜、萵筍、鯽魚。有出血傾向者可食薺菜、烏賊等。

常用藥物食物:冬蟲夏草、田七、預知子、黨參、玫瑰花、薏苡仁、陳皮、茯苓、甲魚、獼猴桃、番茄、香菇、胡蘿卜、雞肝、牛奶、西瓜、龍眼、冬瓜等。

二、飲食注意事項

癌症病人的營養需要一般高於正常人,主要因為腫瘤組織消耗了大量營養素。

而肝癌組織生長迅速,能更多的消耗大量能量和蛋白質。因此,加強肝癌病人的營養對增強機體對抗癌細胞及配合治療都有重要意義。但肝癌病人出現的許多胃腸道症狀,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等,都嚴重影響營養素的攝入,影響飲食治療方案的實施,食譜中規定的食物量,病人無法接受及全部吃下,這一問題普遍存在於癌症病人中,肝癌病人尤為突出。因此,應采取靈活的措施,合理安排病人飲食營養素的攝入,想方設法使病人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配合其他方法的治療。營養素的攝入: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蛋白質,減少脂肪的攝入比例。三大產能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類)應占總熱能的12%~15%、15%~20%、55%~73%,糖類應以澱粉為主。微量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硒,在肝癌高發區每日供給量應為0.1~0.2mG,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在肝髒中擔負重要的輔酶,能促進肝細胞的呼吸作用,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缺乏時易誘發肝癌,故應增加維生素B2的供給量,每日宜為3~5mG。同時應增加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E和維生素C的充足供給,增強對肝髒的保護作用,每日實際的供給量應是原供給量的2~3倍。對於手術前後的病人,除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還應增加上述營養素的供給量。在放療、化療期間,尤應增加蛋白質、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補充,以減少放療、化療的不良反應,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1.病人餐前排空大、小便 因肝癌病人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均會出現腹脹,這與腫瘤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腹水及肝腫塊使肝包膜撐張而致腹腔壓力增高等有關。

餐前如能減輕腹脹,則有利於進食。餐前將大、小便排空,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腹脹。

2.少量多餐 肝癌病人消化吸收能力減退,一次進食量多不僅加重腹脹感,而且增加胃腸道消化負擔。少量多餐的飲食方法,不僅適合於消化能力弱的人,同樣適合肝癌病人。多餐可以每日4餐、5餐、6餐等。但每餐隻吃幾成飽,上午10:00、下午3:00左右的加餐,可以喝一些粥、雞湯等流食,容易消化。

3.先進食後飲水、喝湯 這樣可以保證病人優先獲得含能量高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食幹膳食。否則,先喝湯或稀的食物會增加腹脹感,使該攝入的營養物質往往剩下,導致能量和蛋白質攝入減少。

4.在症狀較緩解時進餐 肝癌病人肝區疼痛是常見症狀,疼痛嚴重時食欲全無,同時惡心、嘔吐,嚴重時也無食欲。因此,進餐應選在服用止痛藥物後一段時間,待藥物止痛效果最佳時進餐。對嘔吐、惡心的病人,應找出起伏、輕重變化的規律,抓住症狀較輕的間隙及時進餐,以保證營養素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