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乙肝的基本常識(2)(1 / 3)

(1)正常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經過典型的急性過程或隱性過程,產生抗體清除病毒,而恢複健康,並有了抗感染能力。

(2)部分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病毒後,既不產生抗體也不導致病理反應,無明顯症狀與體征,肝功能正常,僅有表麵抗原和核心抗體陽性,常被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部分人肝細胞或多或少有病理改變,大多數可轉為健康,少數可轉化成遷延性或慢性肝炎。

(3)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感染病毒後,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而清除病毒,在肝細胞中的病毒可引起免疫性病理損傷,導致慢性肝炎;丙氨酸轉氨酶(ALT)可反複升高,炎症遷延不愈,可導致肝硬化,極少數可發生原發性肝癌。

9.乙肝有哪些常見症狀

全身疲乏無力、頭昏、口幹、口苦、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膩、右上腹不適、隱隱作痛、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皮膚發黃、小便黃如濃茶色、鞏膜發黃等)。

有些症狀可以出現在很多病種中,常常被當成其他疾病而延誤病情。故在出現有關症狀時,要及時做肝功能和病原學檢查,不要輕易認為疲乏、發熱都是因感冒而引起的,食欲減退、上腹不適都是由胃病而引起的,或認為是神經衰弱、胃腸炎等。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症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髒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總之,注意以上方麵,早期發現乙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0.乙肝有哪些肝外表現

(1)關節炎:在急性乙肝前驅期,有20%~40%的患者發生關節痛或關節炎,這種情況常被忽視。受累的關節為單個,也可為多個,以腕、肘、膝關節多見,無劇烈疼痛,與遊走性風濕性關節炎頗相似。

(2)皮膚病變:其特點是在關節症狀出現不久,半數病人可有皮膚改變,從紅斑到丘疹或瘀斑,最後發展成為血管神經性水腫,慢性乙肝則可出現結節性紅斑等。

(3)心血管病:可出現心肌炎、心包炎;可侵犯動脈血管而發生結節性動脈周圍炎。此病可發生於肝炎前、肝炎期間或肝炎後,大多數常與慢性遷延性肝炎(慢遷肝)或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活肝)一起形成雙重炎症。

(4)腎髒病變:較多見,早期出現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現顆粒管型,形成免疫複合物腎炎。起病時以腎炎表現為主,一段時間又轉為以腎病表現為主,無一定規律可循。

(5)消化係統:肝炎早期胃腸黏膜可出現炎性改變,故有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現腸壁黏膜水腫。此外,膽管炎、膽囊炎也很常見,還多見急性水腫性胰腺炎。

(6)血液係統:急性乙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改變和骨髓再生不良。肝炎後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男性多於女性,病情進展較快。

(7)神經係統:可引起多發性神經根炎或多發性神經炎伴上升麻痹及細胞、蛋白分離,也就是格林-巴利綜合征。

11.什麼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

大多數人,特別是兒童,當他們被乙肝病毒感染的初期完全沒有症狀;而所謂“急性”症狀可能包括發熱、惡心和食欲減退、關節疼痛、全身疼痛;少數人出現黃疸(即皮膚和鞏膜呈黃色,小便色暗,大便灰白);在個別情況下,急性感染可以很嚴重,即所謂的急性重型肝炎。

90%~95%成年患者的身體免疫係統可以抵禦病毒,因而可痊愈。這些患者以後將對乙肝病毒感染產生免疫,在血液中有乙肝表麵抗原、抗體存在。

12.何謂急性乙肝

急性乙肝是一種由乙肝病毒造成的肝髒感染性疾病。患病後患者的血液(不管是鮮血還是幹血)具有高度的傳染性。造成乙肝的原因有與吸毒者共用皮下注射器、輸血及性接觸。其他的原因包括針灸及文身等。病毒可經由唾液、鼻液、精液及經血感染而蔓延擴散。急性乙肝還會由妊娠期的女性患者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13.什麼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不幸的是,5%~10%的成人和大約90%的兒童,在急性期後並不能排除乙肝病毒。這些患者演變為所謂的“慢性”感染,即感染持續6個月或更長(通常許多年)。目前還不能斷定為什麼這麼多的兒童演變為慢性感染者,但一般認為這是由於他們的免疫係統在被感染時還沒有發育完全及部分兒童(至少新生兒在子宮中形成)對乙肝病毒的某種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