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乙肝的基本常識(3)(2 / 3)

(2)經血傳播:隻要輸注入體內極微量含有乙肝病毒的血(0.00004ml),就會造成感染。各種銳器如注射器、針頭、針灸針、刮麵刀等,隻要沾有乙肝病人的血液或組織液而未經徹底消毒,刺入健康人的皮膚黏膜都可能引起感染。使用被汙染的血製品和使用被汙染的器具如針灸針、注射器、手術器具、透析器具、采血器具,可傳播乙肝。

輸血與血製品的使用,往往是主要傳播途徑,如外科手術、牙科治療、注射、文身或實驗室意外接觸、共用牙刷等,由於受到乙肝表麵抗原陽性血液的汙染而造成傳播(經皮膚、黏膜尤其是破損時)。

生物製品(血液製品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組織製品如胎盤組織液等)的供血、供組織者本身為乙肝病毒感染者或被乙肝病毒汙染,使用上述製品即可形成感染。因接種汙染和生物製品導致乙肝感染,甚至局部暴發的報道已不少見。

針刺也可引起乙肝傳播。消毒不嚴,無意中接觸有傳染性的血液,均可引起傳播。醫源性傳播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3)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組織液通過密切生活接觸或經被接觸者皮膚或黏膜微小的擦傷裂口進入機體而感染。

(4)性生活傳染:在精液、陰道分泌物、月經和皮膚潰瘍滲出液中也已檢出乙肝表麵抗原,通過接觸可被感染。國外已將乙肝列入性傳播疾病範圍。調查證實,同性戀者、性混亂者、妓女等人的乙肝感染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國內外的資料均表明,夫妻間的感染率高於父母與子女間或婆媳間。

(5)消化道傳播:乙肝患者和攜帶者的唾液中乙肝表麵抗原陽性率很高。據調查證明,唾液中乙肝表麵抗原出現的時間比血中晚1~2個月,平均持續存在18天。發病1~3周內的唾液中,乙肝表麵抗原檢出率高達90%以上,5周後不易檢出。慢性乙肝患者及乙肝表麵抗原攜帶者,難以確定乙肝表麵抗原排出及持續存在的時間。唾液排出的乙肝表麵抗原與血液中乙肝表麵抗原滴度呈正相關,血液中乙肝表麵抗原滴度越高,唾液中的乙肝表麵抗原檢出率越高,濃度也越高。

但唾液中的乙肝表麵抗原濃度是否可達到導致感染的劑量,即使達到感染劑量的乙肝病毒,通過健康的胃腸道是否能形成感染,尚無確切證據。至今國內外也無文獻報道經胃腸道傳播導致乙肝發病或造成食物型暴發流行的例證。

(6)吸血昆蟲傳播:從吸血昆蟲(蚊子、臭蟲、虱子等)體內均檢出過乙肝表麵抗原。一般認為吸血昆蟲隻起機械傳播作用,在流行病學上意義不大。

3.乙肝病毒也可父嬰傳播嗎

母嬰傳播是嬰兒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徑,但調查顯示,父嬰傳播也可以引起嬰兒乙肝,隻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研究表明,乙肝患者的精子中確實帶有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NA可存在於精子頭部的細胞漿中,通過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細胞中繼續複製,發生子代細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嬰傳播。父嬰傳播的發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有調查顯示,父親表麵抗原、e抗原雙陽性者,其所生嬰兒的感染幾率可達80%以上;父親e抗體陽性時,其後代的感染幾率為20%左右。因此,乙肝病毒的父嬰傳播的幾率比母嬰傳播還要大,而且更容易造成終身攜帶。

4.乙肝在什麼情況下也可經糞-口傳播

因為小腸膽汁中的蛋白酶與去氫膽酸可直接抑製乙肝病毒的活性,故乙肝病毒一般不從糞便排出,但乙肝病人或帶病毒者患有潰瘍病或痔瘡等出血性疾病,糞便中有血液滲入時,也有可能從其中測出乙肝表麵抗原或乙肝病毒顆粒。這時糞便有可能起傳播作用。在流行病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5.乙肝的傳染源是哪些人

(1)乙肝患者:各類型乙肝病人包括急性黃疸型和無黃疸型、慢性遷延性、慢性活動性、重型肝炎等,均具有傳染性。而且在感染的潛伏期和恢複期,都具傳染性。經臨床治療後,隻要尚未產生乙肝表麵抗體,其他任何1項乙肝病毒標誌物存在,就仍具有傳染性。目前國內外均無可靠的治療方法消除乙肝表麵抗原攜帶。這就使傳染源在人群中逐漸形成一種累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