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乙肝的基本常識(3)(1 / 3)

5.何為家族聚集性乙肝

我國乙肝中70%以上為家族聚集性感染。所謂家族聚集性乙肝,是指乙肝患者的父親或母親以及同胞中有2個以上感染了乙肝病毒,包括家庭內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垂直傳播是指母嬰傳播。一方麵是指患有乙肝的孕婦懷孕時,胎兒在子宮內就被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另一方麵是在分娩時,通過產道,嬰兒吸入帶乙肝病毒的羊水,或是因吸吮母乳而被感染。所謂水平傳播,就是家庭內通過密切接觸而被感染。

促成家庭聚集性傳播的因素有三個:家庭成員本身對乙肝病毒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觸;母嬰垂直傳播機會多。至於乙肝病毒無症狀攜帶者,大部分隻是體內殘留病毒,而且複製不活躍,經臨床做肝穿證實,對肝髒損害較少。乙肝病毒攜帶者絕大部分沒有症狀,少數人會有疲乏的感覺,休息之後即可消失。60%~70%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通過體檢發現的。

一般家族性的乙肝感染後大多數不發病或是隱匿發病,成為臨床上所說的“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人在成年後發病或是因為單位體檢及就診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一旦發現,不論是做肝功能檢測還是B超等檢查,多已顯示出慢性肝損害或是肝硬化。

患了乙肝切忌掉以輕心,要注意同時給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們查一下乙肝病毒的抗原抗體係統(“兩對半”),看看他們中間有沒有感染者,切不要認為沒有發病、沒有症狀就是沒有感染乙肝病毒。患者要配合醫生做肝髒病理檢查,目的是明確肝損害程度及病毒在肝細胞內的生長情況,以準確製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為什麼這樣要求呢?這是因為,家族聚集性乙肝要比其他途徑感染的乙肝病毒在體內免疫耐受多,病毒變異多,慢性肝損害導致肝硬化的多,癌變的多,合並症亦多。特別是慢性酒精中毒,癌變比例更是明顯升高。

(三)乙肝的傳播途徑及其傳染性

1.乙肝病毒感染有哪兩種來龍去脈

根據機體排除乙肝病毒的難易程度,可以將乙肝病毒感染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一過性感染”,即乙肝病毒在體內逗留是暫時的,終會被機體所清除;

二是“持續性感染”,即乙肝病毒在體內往往是滯留終身,難以被機體所清除。造成這種差異並不是主要由藥物治療所引起的,而是由病毒侵襲和機體免疫狀況的特點所決定的。

(1)一過性感染:主要有急性肝炎和不顯性感染。一般來說,急性肝炎無論是黃疸型還是無黃疸型肝炎,病程都不會超過6個月,除了極少部分(1%~2%)可演變為急性重症肝炎而易致死亡外,絕大多數均可得到痊愈而不會轉變成慢性肝炎。在一過性感染中,急性肝炎隻占20%~30%,更多的是不顯性感染,占70%~80%。所謂不顯性感染,是指當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後,感染者並不發病,或僅表現為短暫的、輕度的疲乏和食欲缺乏,大多數受染者並未介意,體內的病毒已被清除。例如許多並未患過臨床型肝炎的人在體檢中查出乙肝表麵抗體陽性者,即屬此類。一過性感染者的絕大多數都能痊愈並獲得比較持久的免疫能力。

(2)持續性感染:主要包括慢性肝炎和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所謂無症狀攜帶者,是指體內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並無明顯的病毒感染的症狀、體征和病史。然而對無症狀攜帶者的肝穿刺活檢研究表明,將近半數或半數以上的攜帶者肝內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潤和肝細胞變性壞死,多數肝髒輕微的病理變化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對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低反應狀態,隻是目前采用的肝功能檢測指標不能敏感地測出而已。無症狀攜帶者在我國主要由母嬰垂直傳播所致,持續性感染的大部分表現為無症狀攜帶者。

無症狀攜帶者的絕大部分(約95%)在其某個階段可能會轉變成慢性乙肝(即肝功能變得異常),而另外的5%左右可以徹底清除乙肝病毒而痊愈,其中e抗原陽性者的乙肝病毒表麵抗原攜帶者自然轉陰率較低。

由無症狀攜帶者轉變成慢性乙肝後,有5%~6%的慢性肝炎患者會發展到肝硬化;有9.9%~16.6%的肝硬化患者有發生肝癌的機會(也有小部分肝癌直接由慢性肝炎發展而來);除此以外,90%以上的慢性肝炎患者經過治療甚或未經過治療,又可恢複到無症狀攜帶者的狀態。因此,一些無症狀攜帶者與慢性肝炎之間是存在互相轉化的。

2.乙肝主要通過哪些途徑傳播

(1)母嬰傳播:母嬰傳播是指乙肝表麵抗原陽性的母親,尤其是表麵抗原和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可將乙肝病毒傳給嬰兒,引起嬰兒乙肝病毒感染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懷孕時經胎盤傳播、分娩期產程中的傳播及分娩後經哺乳等密切接觸傳播。母嬰傳播又稱垂直傳播或圍生期傳播。孕婦若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幾乎不可避免地要感染新生兒。乙肝表麵抗原陽性的孕婦,尤其乙肝表麵抗原、e抗原雙陽性的孕婦,使95%的新生兒被乙肝病毒感染。新生兒被感染後易形成長期性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