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糖尿病自然治療與輔助措施(10)(3 / 3)

六、按摩療法

用按摩方法治療糖尿病,不僅可以改善糖尿病的臨床症狀,而且還對糖尿病血管神經並發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同時,按摩療法既沒有藥物治療的毒副作用,又簡單易行,安全可靠。

按摩療法的適宜範圍

按摩不但可以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還可引起人體血液成分改變和代謝功能變化,改善機體的功能。但並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接受按摩療法。此法適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輕型、中型、肥胖型患者、有肢體麻木疼痛等血管神經並發症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對胰島素依賴型患者病情穩定、血糖波動不大、在配合胰島素治療時也可應用。

慎用於有心、腦、腎嚴重並發症、糖尿病酸中毒和皮膚感染的糖尿病患者;而對於糖尿病合並妊娠者和重型血糖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也應慎用或禁用,尤其禁止腹部按摩。

糖尿病的自我按摩法

自我按摩是指糖尿病患者自己運用手法對體表肌膚特定部位進行刺激的按摩方法。其不受時間、就診條件的限製,較易堅持。通常可分為局部按摩與全身按摩兩種。小麵積按摩,側重於局部防治者,即為局部按摩,大麵積按摩,包括頭部、軀幹與四肢,患者通過自我按摩,可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和防止糖尿病的發展。按摩由頭麵、上肢、胸部、腹部、腰部、下肢順序按摩,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手法由輕漸重,由慢漸快,以輕鬆舒適為度。

1.推薦按摩方一

按揉肺前、胃俞;揉擦腎俞;摩中院,揉氣海,按揉手三裏;拿合穀;拿按內關、外關;按揉足三裏;揉三陰交。以上穴位按順序按摩推拿,每穴按摩20~30次。早、晚各做一遍為宜,每遍30分鍾左右。

若上消多飲口渴為主,在以上手法基礎上,點按大椎,拿按尺澤。

若中消多食善饑為主,點按太衝,掐揉內庭。若下消多尿腰酸為主,擦大椎,按揉命門,拿按太溪、昆侖,擦湧泉。

也可用拇指指腹分別在肺俞、胰俞、脾俞、腎俞、合穀、曲池、足三裏、三陰交穴位上揉按,每穴各按摩1分鍾,力量由輕漸重,先軀幹後四肢,以酸脹為度。

2.推薦按摩方二

以拿四肢為主。采用端坐位,四指與拇指相對應放於下肢大腿上,由上而下,輕輕拿捏,一般從腹股溝部拿到踝關節部,前麵可拿捏5~10遍,後麵再拿捏5~10遍。然後右手拿捏左上肢,從肩部拿至腕部,10~20遍為宜,每日可行2~3次。

按摩療法的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是以手法為主進行各種不同操作的方法。手法技巧對治療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手法正確與否是治療疾病成敗的關鍵之一。所以手法一定要準確、持久、有力、柔和,達到意集、氣隨、力透。

按摩治療之後,患者一般都覺比較舒適、輕鬆。但也有感到施術部位有酸痛不適的感覺,亦屬正常反應。第二次施術後局部酸痛會減輕。第三次施術後酸痛即會消失,感到舒適和輕鬆。

為防止按摩時的不適感,飯前、飯後1小時內不宜接受按摩治療。按摩完畢之後,要在室內稍微休息或輕微活動後再走出診室。

按摩時,要準備好潤滑劑,並要修剪指甲,不要戴手表,以防損傷患者的皮膚,影響治療。

按摩療法對輕中型糖尿病有一定療效,對重型糖尿病也可作為輔助療法。但一定要配合其他療法,否則按摩很難收到好的療效。

本病難以速愈,按摩療法時間要長,治療時間足夠者,其臨床療效明顯提高,切勿過早停止治療。

七、氣功療法

氣功是通過呼吸、意念及形體運動進行自我調節的心身活動,能達到防病祛疾的目的。臨床表明,氣功可增強新陳代謝,提高循環係統功能,可降血壓、血脂、血糖,可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症狀,糾正性激素內環境的異常,並有抗衰老的作用。

氣功療法的作用機製

氣功是以經絡學說為基礎,以中醫氣血津液理論為核心,以中醫陰陽學說為指導。氣功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機理。

1.導氣和血,益氣生津

氣、血、津液三者互為依存,但以氣為主導。糖尿病的病理是氣陰兩虛,氣虛津虧,日久還可出現氣虛血淤而生諸變。因此,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調氣為主,而氣功的治療特點正是以導氣為主,抓住了糖尿病病機和治療的關鍵。通過“以形導氣”、“以息導氣”、“以意導氣”,培養和疏導人體內部的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