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糖尿病自然治療與輔助措施(11)(1 / 2)

2.疏通經絡,宣導津液

經絡是氣血津液循行的道路,有溝通表裏上下、聯絡髒腑器官的作用。氣血津液是生命活動重要的物質,也是組織器官賴以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由於經絡發生阻滯,影響了機體內外上下的聯係,並影響經絡的傳往,使津液不能濡養組織器官,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糖尿病的發生與經絡的傳往失調關係密切,主要是由於津液的輸布利用障礙而致津虧燥熱。氣功則通過疏通經絡,改善經絡的傳往作用,宣導津液上通下達,濡養髒腑組織,起到滋陰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

3.扶助正氣,祛邪療疾

西醫檢查發現,多數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偏低;而中醫認為糖尿病多為虛證。因此,無論中醫或是西醫,治療的關鍵都是扶助正氣。而氣功療法通過自我身心鍛煉,如姿勢調節、呼吸鍛煉、身心鬆弛、集中意念及有節律的動作,調節和增強人體的功能,誘導和啟發人體潛力,從而增強人體正氣,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和自我修複能力,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臨床實踐也發現,參加練功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先感到體質較前有所增強,精力充沛,疲勞感明顯好轉,隨後各種指標(血糖、尿糖等)和症狀(多飲多尿等)也得到改善。

4.平衡陰陽,雙向調節

中醫的陰陽學說認為,人體保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依賴於陰陽兩方麵對立統一,相互協調。如果陰陽兩個方麵失去相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就會產生疾病。糖尿病當然也不例外。氣功的目的正是調整陰陽,補偏救弊,促進陰平陽秘,恢複陰陽的動態平衡。現代研究已證實氣功治療對陰虛陽虛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氣功療法的練功原則

練功時,要在自然的前提下進行,心情穩定,體位舒適,全身放鬆,然後再調整呼吸,即達到鬆靜自然。“鬆”即是使形體和精神放鬆,這是練功首先應掌握的第一要領。自己感到輕鬆愉快則是掌握了“鬆”的要領和關鍵。“靜”即閉默無聲,與“動”是相對應的,要求相對安靜,但“靜”不宜過深。“鬆”為“靜”之先行,“靜”又可以使“鬆”加深,“鬆”與“靜”相輔相成。

在鬆靜自然的前提下,使意與氣相結合,意念放鬆入靜,用意念活動去影響呼吸,逐漸使意念的活動與氣息的運行相互配合,使呼吸隨著意念活動緩慢進行,逐步地把呼吸鍛煉得自然、柔細、勻長,如“雲行水流”或“春蠶吐絲”綿綿不斷。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鍛煉之後,“意氣合一”自然形成,切不可強求。

隻有動靜相合,才能相得益彰,從而真正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這也是中醫學理論體係的一個特點,但氣功偏於安靜,故在練功後,配合其他醫療體育活動,其療效更佳。

意氣的活動不要反反停留在上身,在上身放鬆後,使意氣停留在下部,但應以舒適為度,不宜強求。因為下體充實以後,上體自然能清靈,頭腦清醒,耳目聰明,行走穩健有力。所以練功時注意練至上虛下實很重要。

練功時,要順乎自然,又要耐心求進,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堅持不懈鍛煉到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時,自能成功。因為久病不愈、正氣交換嚴重,若要血糖和尿糖達到正常水平,必須讓正氣慢慢聚到扶正祛疾的程度,根本沒有一蹴而就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功法

氣功曆史悠久,流傳廣泛,從練功的目的來看,有內養功和外發功兩類。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故治療不適宜內氣外發功,而是以內養功最為適宜。

1.鬆靜功

鬆靜功是一種入門的基礎功法,練功的關鍵是練習放鬆和入靜。而鬆靜是練好氣功最基本的要求。欲用氣功治療糖尿病,首先要把鬆靜功練好。此功有臥式、坐式、站式、三種姿式,一般來說,臥式最放鬆,其次是坐式。

(1)臥式

①仰臥式:仰躺在床上,枕頭高低以舒適為度。兩手放在身體兩側,肘臂放鬆,手指微曲或虛握兩掌,放於大腿兩側;或兩手交叉相握,輕放在小腹,兩腿自然分開。兩目輕閉,意視兩腳上方。口齒輕閉。

②側臥式:向左右側臥均可。以左側為例,左肩向下,麵向左側躺臥。左腿平伸,右腿彎曲,輕放在左腿上。左手自然放在眼睛前方的枕頭,手距離麵約為20厘米左右,右手放在右髖上。兩眼輕閉,意視兩腳前方,口齒輕閉。

(2)坐式

①普通坐式:坐在床邊或椅子等其他物體上,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足穩實地著地,使下肢曲成90℃。上體端正,腰脊放鬆,肘臂微曲,肩肘自然稍向下沉,手心向下自然輕放在兩大腿之間,頭向前傾,兩眼微閉,上下牙齒似接非接,舌要自然,以輕鬆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