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糖尿病自然治療與輔助措施(11)(2 / 2)

②自然盤膝:坐在床鋪上或地下,把兩腿自然盤起來,一般是兩小腿交叉。上體端正,鬆肩、曲肘,虛腋(即肩臂放鬆,腋窩部保持空虛),含胸(呈有利於腰、背、脊放鬆的姿勢),兩手相會,輕輕地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

(3)站式

①自然站式:身體自然站立,兩膝微屈,兩腳平行分開(腳尖微向內收)同肩寬,平均著力。雙膝稍展,上體端正,腰脊放鬆,肩肘自然稍向下沉。虛腋、曲肘、兩臂自然下垂,稍作外撐,掌心向下,五指分開,微作彎曲,意如輕按水上浮球。

②抱球站式:在自然站式的基礎上,兩手作環抱狀,兩手之間相距約為尺許。掌心向裏,手指微曲,五指之間各離開少許,形成抱球式,兩手高度為高不過乳,低不過臍。

(4)呼吸

①自然呼吸:呼吸與平時一樣,但要注意自然、柔和、細緩、均勻。

②深長呼吸:在柔和、細緩、均勻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深長的程度。

(5)意守

①意守丹田法: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一般認為上丹田指“印堂穴”(指兩眉間連線的中點);中丹田指“臍中穴”的裏邊,臍內一寸三分處;下丹田指“關元穴”在臍下三寸處。上丹田一般不宜意守。意守中丹田,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糖尿病患者如有飲食不佳,消瘦腹瀉等,可意守此處。下丹田是人體重要穴位,與人體的強壯有關。意守此處可強壯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時,可意守此處。

②意守湧泉法:“湧泉”是腎經的一個穴位,在腳心稍前方凹陷處,可使氣下行,頭腦清楚,兩腿有力。練完功後,將意氣守歸中丹田或下丹田。糖尿病患者發生眩暈、下肢麻木沉重時,可意守此處。

③意守命門法:“命門”是督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第二、三腰椎脊突之間,也稱“後丹田”,為人體十二經絡所主。命門在中丹田之後,在意守丹田的基礎上,再意守命門。意守完了,仍要將意氣歸於丹田。

(6)練法

練功前15分鍾應停止一切活動,有大小便者及時排除。集中思想,消除雜念,以利入靜。同時放鬆腰帶,以利肌肉放鬆。擺好姿勢後,即微閉雙目或留一線之縫,寧神調息,開始放鬆,使之逐漸入靜。要選擇安靜、舒適的場所,避免嘈雜幹擾。同時“靜”的程度不要過深,過深則易睡覺或受涼。練功的時間要留有餘地,不可勉強過長。一般每次20分鍾左右為宜。當準備收功時,要把意念收回中丹田或下丹田,隨後輕搓兩手,活動一下身體即可收功。

2.生津止渴內養功

在熟練運用鬆靜功後,可練習生津止渴內養功。本功法適於糖尿病證屬陰虛燥熱“多飲”、“多食”、“多尿”三多症狀明顯之上、中、下三消皆用者。

(1)姿勢

同鬆靜式,可采用側臥式、仰臥式和普通坐式三種姿式的任何一種。

(2)意守

以意守丹田法為主,也可采用意守湧泉法。

(3)呼吸

口唇自然閉合,以鼻呼吸。在開始時,先自然呼吸3~5分鍾,然後再進行如下練功呼吸法。吸氣時,舌頭抬起頂上膛,將氣吸入丹田後要停閉一會,這時舌頭頂上膛不動;呼氣時,舌頭同時放下。這樣周而複始地進行呼吸,一邊默念字句,最初一般是三字一句,如“津上承”。當默念“津”的時候吸氣,同時舌抵上膛;默念“上”的時候,呈停闊氣狀態(即不吸不呼)舌抵上膛不動;默念時,舌放下將氣呼出。隨著功夫的加深,肺活量的加大,可默念4個字或5個字,但一般不要超過7個字,如“津液上承”、“津液上承於肺”等。待津液滿口時,以舌攪回,將津液分三次緩緩下咽至丹田。

①上消輔助功法: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微內收,微屈膝髓,全身放鬆,舌抵上膛精神內守,兩手緩緩從身體兩側抬起,至肩、肘、腕相平時,再緩緩屈肘向胸回收,至距胸前左右兩手呈抱球狀,兩少商穴微微相觸。先平靜呼吸,待安靜後,再改為鼻吸口呼。開始吸一呼一,逐漸吸二呼一,練至一定程度後,可吸三呼一。吸氣時從指尖導入鼻,意念將吸入之氣下沉肺底,使兩肺盡量充盈,呼氣時意念循胸至腋,下循上肢前臂前內側,入腕、貫掌,出拇指、食指端。如此反複循行。練功時,若口中津液滿口,便用意念下咽,意想津液灌溉兩肺。

收功時,意念收回丹田。兩手緩緩下降至小腹前丹田部位,然後平擦胸前、兩脅,放鬆四肢,練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