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曆程

拓展閱讀

作者:姬中憲

眾所周知,中國人的審美觀是由導遊決定的,導遊說:這兒是景點!我們就拍照;導遊說:這個背景最漂亮!我們就留影。結果,大家拍出的照片都一個樣,同樣的畫麵,同樣的角度,前麵站著一個不同的人,卻舉著同樣的兩根手指頭,一看就是一個導遊帶出來的。導遊又是旅遊學校培養出來的,旅遊學校和所有的中國學校一樣,致力於培養出一模一樣的人才,於是,所有的導遊也都是一個樣,於是必然的,所有中國遊客的審美也都是一個樣。就這樣,人與自然,不可思議地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高度的和諧。

你發現了一處被導遊忽略的景致?你興奮地舉起相機,還沒按下快門,導遊就過來了——導遊和導師一樣,喜歡關心後進同學,絕不讓任何一個同學落下——導遊說:別拍這個,這個不是景點。你說:可我覺得這兒也挺漂亮啊。導遊說:我做導遊十年了,十年裏每天帶團來一次這裏,你了解還是我了解?你說:也許正因為你天天來,所以忽略了它,正因為我第一次來,所以發現了它。導遊不高興了,說:全團三十個人,等你一個人,結果不能準時趕到下一個景點,全天的行程都打亂了,好意思嗎你?你不好意思了,不能為了自己那點另類的審美破壞了大夥公認的審美,於是你收起相機加入團夥,奔赴下一個景點。

中國人的審美觀是具象的,一棵樹,一塊石頭,一處海角,必須得像個什麼東西,才能稱得上景點,景點才有了賣點,否則一文不值;像的這個東西,還必須得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東西,越具體越家常越好,咱們的想象力就那麼方圓幾平方,太偏太遠太抽象太唯美了不行。於是,導遊最常用的語言就是比喻句,導遊說:看那塊石頭像什麼?像不像烏龜?大夥一起說:像!然後擁上去和烏龜拍照。導遊說:看那個山頭上麵還長了一棵樹的像什麼?像不像手機?大夥一起說:像!然後擁上去和手機合影。導遊說:看那兩塊兒石頭一個高一個低一個抬頭一個回頭的像什麼?像不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大夥一起說:像!然後擁上去和癩蛤蟆以及天鵝肉拍照。導遊說:看那兩塊石頭一塊大一塊小一塊胖一塊瘦的像什麼?像不像……團裏一個小朋友很不懂事,插話說:像地球圍著太陽轉。導遊說:不對!小朋友再想一想,正確答案是什麼?小朋友說:還像我的名字,小明的“明”字,我寫的“明”字就是這樣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胖一個瘦。導遊說:錯誤!正確答案應該是像——豬八戒背媳婦!大夥一起說:噢!像!然後擁上去和豬八戒以及他媳婦合影,隻剩下小明他媽在教育小明:小明,知道正確答案了吧,下次不要再說錯。

中國人的審美觀,就這樣有驚無險地又傳給了下一代。

中國人的審美觀,還必須得跟權錢勾結起來,這才有了現實的意義,才算不虛此行,否則光給他們講像這個像那個,全是白費。還是那兩塊石頭,導遊說:左邊那塊石頭,想當官的趕緊摸一摸,保你官運亨通,右邊那塊石頭,想發財的趕緊摸一摸,保你財源滾滾。大家擦擦手,排起隊,一個一個摸,那貪心的,兩塊兒都摸,邊摸邊舉著兩根手指讓人拍照,好留下證據,日後萬一沒升官發財,好回來找石頭算賬。

兩塊石頭油亮油亮的,光可鑒人,見證了無數中國人的審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