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職業心理障礙的秘密(5)(2 / 2)

從理論上講,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以自我調適,每個人都可以用多種形式自我放鬆,緩和自身的心理壓力和排解心理障礙。麵對心病,關鍵是你要去認識它,並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它。雖然我們找心理醫生看病還不能像看感冒發燒那樣方便,但隻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學會心理自我調適,學會心理適應,學會自助,每個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發展的某些階段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科學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其次,是能夠冷靜清醒地分析問題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主觀原因和自身缺欠,采取對己對人都負責任的相應措施;再次,是恰當地評價自我調適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就醫方式和時機。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智商,還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現心理問題時,人們開始給予重視並尋求谘詢和醫療,這是社會文明進步和人們文化素質提高的一種表現。據專家介紹,生活條件越好,文化層次越高,人們對心理衛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隨著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心理衛生服務的完善,解決心病會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辦法。

■心理健康的基本標誌

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於人的身高、體溫,用尺子、溫度計便可準確測量。健康水平的測試標準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麵的例子,你認為其中人物的表現正常嗎?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

一位男青年在站台上焦躁地徘徊。列車進站,車門打開,走下一位女郎。還沒等她站穩,接她的男青年就不顧一切地跑上前來,抱著她拚命狂吻,全然不顧站台上熙熙攘攘的旅客。他的表現正常嗎?他的心理健康嗎?也許你會認為他不正常,心理有點問題。但是,如果告訴你他們是兩個久別的美國青年,你還這樣認為嗎?

一個人玩撲克遊戲正玩得開心,同伴走過來拿走他的撲克牌,他立刻大哭大叫。你認為他正常嗎?也許你會認為他不正常。但是,如果他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你還會這樣認為嗎?

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已能意識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

1.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的。幾十年前人們很看不慣的一些生活方式,現在已為大眾所接受。

2.文化背景不同,判斷心理健康的標準也不同。

3.心理健康的標準還必須考慮年齡、性別、社會身份、情景等各種因素。某些行為發生在孩子身上是正常的,發生在成人身上則是變態的;某些行為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條件下是正常的反應,而在另一些社會背景或一般情況下出現則是變態的。

基於對這些因素的考慮,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所提出的判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就是同等條件下大多數人的心理和行為的一般模式,也就是社會常模。而心理健康的具體內容,許多正是集中了成功的優秀人才所共有的心理品質。世界上關於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很多,但被公認的是由H.馬斯洛、W.庫姆斯、R.羅傑斯等一批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研究並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斷標準。這種類型的人被H.馬斯洛稱為“自我實現型人格”或“自我實現者”。依照H.馬斯洛的觀點,心理充分健康的人格應具備以下15個方麵的特質:

1.對現實有卓越的洞察力並能和現實保持適宜的關係。

2.對自我、他人和客觀事物表現出最大限度的認可和接納。

3.行為方式自然真實地流露,表現出樸實、純真的美德。

4.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視野寬闊,常常關注各種社會問題。

5.具有超然獨立的特性和離群獨處的需要。

6.意誌自由,不受文化和環境的限製、約束。

7.具有清新不遜的鑒賞力。

8.能夠產生某種神聖意義上的神秘體驗和高峰經驗。

9.更多地具有全人類的共性,愛人類並認同自己是全人類的一員。

10.擁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際關係。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結構。

12.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觀念,決不為達到某種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

13.具有良好的發展性的非敵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創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夠抵抗消極的和適應現存的社會文化類型,具有絕世獨立的內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