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劍出鞘,精準擊落雙目標(1 / 1)

利劍出鞘,精準擊落雙目標

神州聚焦

作者:胡曉宇 薛浩

2015年4月的西北戈壁,乍暖還寒,冷風刺骨。

“××地區出現敵情,做好緊急機動準備。”淩晨3時40分,一聲尖銳的集合哨劃破漆黑的夜幕,參加實彈戰術演練的成都空軍地空導彈某旅某營官兵,迅速投入緊張的戰鬥。

此次演練,一切行動都在未知條件下進行。隨時出課題、設特情,隨時導調。

撤收兵器、拔營起寨、機動轉移……戰鬥流程有條不紊。雖然前一天官兵剛剛結束為期2周的野外機動課題訓練,但此時依然士氣高昂。

“這些實戰化課目,我們都專門強訓過。”隨隊的該旅副參謀長李華銳告訴記者,旅裏去年將冬歇期改為強訓期,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強訓補差,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專業各類人員“量身定製”學習計劃,實兵實裝演練既定陣地抗擊戰鬥、夜間緊急機動作戰、緊急變更部署等課題,就任務中可能出現的各類特情進行模擬訓練,還從院校和兵器生產廠家聘請專家來部隊現場答疑解惑。

清晨5時許,部隊緊急機動至考核區域。官兵嚴陣以待,聽令出擊,戰鬥一觸即發。

“搶占陣地!”接到命令,營長周宇立即下令,官兵們快速奔赴各自崗位,一輛輛戰車猶如長龍奔馳在陣地上……

抵達預定地域後,官兵迅速架設兵器、吊運導彈、調試線路……戰鬥準備有條不紊。

“兵器狀態良好,可以投入戰鬥。”半小時後,周營長向靶場指揮部彙報。

“注意搜索發現敵機,敵機將對你發射空地導彈。”靶場指揮部下令。

“同時抗擊靶機靶彈雙目標,中心方位××。”旅指揮所內的旅參謀長張梁準確判斷後,通告部隊麵臨的戰鬥。

張參謀長介紹,該靶彈為變速小反射體目標,空中飛行時間全程隻有數十秒,捕捉射擊難度大。為有效抗擊雙目標,官兵在抗擊靶機的同時,必須保證在靶彈發射後40秒內再次發射導彈攔截。“必須快速捕捉、快速跟蹤、快速射擊。”他說。

“明白。”周營長迅速帶領雷達指控車內的操作號手投入戰鬥,給導彈加電,指揮陣地上的人員撤離。

“發現目標,方位××,距離××,高度××,速度××。”營空情參謀張海發現目標後,立即上報進行校對。

“目標正確,注意同時抗擊敵機和空地導彈。”靶場指揮部通報實時空情。

“靶彈起飛!”接到報告的周營長剛要發出抗擊靶機的命令,“敵”已發射了空地彈,他迅即命令官兵捕捉靶彈、實施射擊,同時發射導彈抗擊敵機。

“發射!”“發射!”頃刻間,一道紅光從空曠荒涼的茫茫戈壁射向天空,數秒後又是一發導彈拖著長長火舌直衝雲霄,緊接著是震耳的爆炸聲,敵機和敵導彈瞬間灰飛煙滅……

“靶機靶彈均被擊落!”少頃,中軍帳內傳出激動人心的戰報。而就在半個月前,他們機動行軍6晝夜、數千千米風塵仆仆趕到演練場當日,該旅2個營便在“進駐即打”戰術考核中實現全部命中。

“戰鬥力來自學習力。”旅長金廣旭介紹,該旅剛剛組建一年多,官兵來自空軍數十個團以上單位。為快速形成作戰能力,旅黨委按照空軍“從理論訓練、操作訓練、戰術演練,到實彈打靶檢驗,再到擔負戰備”的“一站式”戰鬥力生成模式,積極謀劃,主動作為,依托軍校和兵器生產廠家等部門,緊貼新武器係統性能先進、特點突出等實際,瞄準官兵戰鬥操作不夠規範熟練、處置突發情況和判明發現目標能力偏弱等實戰化訓練中的問題,“倒逼”學習思考,磨礪戰鬥技能。

記者眼前不禁展開一幅火熱的實戰化礪兵圖:常委全程跟班學習,白天官兵們在教員指導下學裝練裝,晚上相互結對研究;引進對抗訓練機製,組織官兵反複練習兵器撤收架設操作,探索每個崗位、每個程序的最優操作方法,訓練結束後各號手總結講評、討論提高;圍繞“逼真、練活、頂用”,苦學精練戰法,5次組織全員全裝、大強度、高難度實兵實裝全要素全過程晝夜間綜合戰術演練,使重點崗位技術人員增加了3倍。

實戰是學習的最好“試金石”。據悉,該旅在組建後7個月首次參加實彈靶試,便取得4發4中佳績,組建9個月便赴高原擔負戰備,實現“當年組建,當年接裝,當年打靶,當年入高原戰備值班”,戰鬥力生成周期較以往縮短了2/3。此次在陌生地域、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彈演練,又取得了5發5中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