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的越南導彈工業
國防工業
作者:王楠 王甄
美國一些軍事專家近期發表文章稱,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如果阿根廷當時擁有50或100枚“飛魚”反艦導彈(實際僅有5枚),這場衝突的最終結果也許難以預料。最近幾場戰爭再次證明,導彈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一些小國也開始注重發展本國的導彈工業。
近年來,有關越南研製導彈部件、引進導彈生產線的新聞不時見諸國外媒體。這些語焉不詳的報道,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越南在導彈研發、生產方麵的努力。越南在導彈燃料等關鍵技術上已取得突破,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空防空導彈。在俄羅斯的技術支持下,越南導彈工業也將步入實際建設和發展階段。
成功研製9X195固體合成燃料
導彈燃料是導彈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關乎導彈的飛行速度、射程等重要性能,是導彈生產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國對導彈燃料生產技術均嚴格保密。
越南國防工業總局彈藥研究院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研製出普遍適用於戰術、戰役和戰略導彈的9X195固體合成燃料。該燃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高分子粘合劑、氧化劑、鋁粉等高能燃燒劑,以及高爆炸藥、助燃劑等。
9X195固體合成燃料的研製成功,標誌著越南在自主研製導彈方麵邁出了第一步。這將使越南有信心繼續研製更為先進的合成燃料,在滿足現役導彈延壽需要和維持戰備水平的同時,推動越南導彈工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TL-01防空導彈通過國防部評審驗收
有外媒報道稱,越南幾年前獲得俄羅斯許可,在國內組裝生產9K32 “箭-2”和9K38“針”式低空防空導彈。據信,越南沒有引進上述2種導彈的生產線,最大的可能是越南從俄羅斯部分引進相關技術來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空防空導彈。
2014年6月18日,越南國防部軍工科技委員會主席、國防部副部長張光慶上將在河內主持召開國防部軍工科技委員會會議,議程之一就是評審驗收TL-01低空防空導彈項目。
TL-01導彈是《2020越南國家產品發展計劃》支持的重點國防科研項目。該導彈以俄羅斯“針”式導彈為原型,部分引進俄羅斯技術,越南自主設計製造。據稱,TL-01導彈采用新一代導彈元部件,其中部分元部件從國外進口。
根據越南國內媒體報道所透露的有限信息推測,TL-01導彈仍處在設計定型階段,雖然通過了國防部軍工科技委員會的評審驗收,但仍需進一步完善設計;生產TL-01導彈所需的材料主要來自越南國內,但受自身國防科技水平限製,導引頭等技術含量高的部件仍需從國外進口。
引進白俄羅斯技術升級各型S-125“伯朝拉”防空導彈係統
S-125“伯朝拉”防空導彈係統,北約稱之為SA-3“藏原羚”,是前蘇聯設計製造的第2代地空導彈係統,1963年開始裝備部隊。有報道稱,越南裝備了20多套不同型號的S-125防空導彈係統,包括S-125、S-125M、S-125M1A等型號。為適應現代戰爭需要,越軍與白俄羅斯Tetraedr公司合作,將現役的各型S-125防空導彈係統升級至S-125-2TM標準。
《簡氏導彈與火箭》2007年8月30報道稱,白俄羅斯Tetraedr公司改進的S-125-2TM防空導彈係統提高了導彈毀傷能力和抗電子幹擾能力,采用新型固態元件替換原來的電子部件,使新型導彈係統具備在現代戰爭環境中的高存活能力。針對東南亞的濕熱氣候,在滿足技戰術指標的前提下, Tetraedr公司還采用了適合越南作戰環境的現代化部件。
升級後的S-125-2TM技戰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目標探測距離達100千米,最大探測高度為25千米,有效射程為35.4千米,導彈飛行速度900米/秒,抗幹擾能力達到2.7千瓦/兆赫茲,作戰準備時間縮短為20分鍾,對戰鬥機的殺傷概率提高到85%~96%,對直升機的殺傷概率提高到40%~80%,對巡航導彈的殺傷概率提高到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