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斥巨資建設戰略核力量(1 / 3)

美斥巨資建設戰略核力量

軍隊建設

作者:何孟良 戴昕音

盡管美國多年來努力推進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的宣言,但就目前來看,實現這一理想化構想的道路尚且遙遠,美國政府不僅需要大幅削減核力量,還必須重新確立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俄塔斯社軍事欄目主編、軍事新聞社科學事務部主任尼古拉·諾維奇科夫在著名的《軍工信使》雜誌上撰文指出,美國仍將大力打造戰略核力量。

盡管美國宣布將減少對核武器的依賴,隻考慮在極端條件下使用核武器來保衛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的利益,但結合當前及未來所麵臨的安全需求,核武器仍是威懾競爭對手、阻止核擴散的重要手段。美國要實現與核競爭對手一道維護戰略穩定,阻止“流氓國家”使用核武器,勸止較小核國家進行軍備競賽和防止無核國家越過核門檻的戰略目標,就必然會放棄大幅度削減核武庫規模,繼續推進核武器建設的現代化進程,包括對現有核武器係統進行廣泛升級,並致力於建設1套可同時用於陸基、海基導彈的通用彈頭譜係。

2013年12月,美國會預算局公布了維持現有核武器戰備狀態和研發新核武器所需經費數據。2014年初,蒙特雷國際研究院、詹姆斯·馬丁不擴散核武器研究中心,就美國未來30年維持戰略核力量戰備狀態的費用分配問題,進行了詳盡研究,並發布報告表示,美國在未來30年裏將投入1萬億美元用於維護和升級核武庫:采購新式核武器運載工具,升級現役航空核彈藥和洲際彈道導彈彈頭。報告一出,引起各國強烈反響,各路媒體紛紛撰文。俄塔斯社軍事欄目主編尼古拉·諾維奇科夫曾參與全部俄式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設計工作,他在著名的《軍工信使》雜誌上撰文指出:美軍麵對軍費開支下行壓力增加、人力資源和采購費用占國防預算最大份額的現實情況,惟有加快科研步伐、分階段合理有效使用核力量建設資金,將其用在刀刃上,才能使 其解決目前所麵臨的問題。

麵對萬億預算,美軍每年的支出並非大體均等。4~6年後,即2020年之後,將出現采購新式運載工具、核彈及核彈頭的高峰,大概在2024~2029年,美國國防部計劃擁有5艘戰略核潛艇,72架遠程戰略轟炸機和240枚洲際彈道導彈。假若預定計劃得以實現,美國將花費年度國防預算的3%用來購買戰略核武器,這與80年代羅納德·裏根執政時核武庫所投入的國防預算比例相當。分析家們指出,新的采購計劃風險很大,很可能所替換的戰略核力量費用高昂,戰鬥性能降低,戰鬥展開變緩。

現役戰略核力量技術維護的預計成本,包括核彈及核彈頭延壽以及美國三位一體核武庫的替換升級,在未來30年內由8720億美元增加到10082億美元。

核武庫技術維護的年度計算費用將達80~90億美元。同時根據國會財政預算局的資料,美國將花費120億美元維持戰略核力量。據專家們解釋,120億美元主要用來升級海陸空現役核武庫。同時,在剛剛過去的2014財年,美國海軍、空軍拿出預算中的近80億美元用於現行核力量的技術維護。

戰略核潛艇

戰略核潛艇將繼續鞏固核威懾力量,是美國核武庫中最有生存能力的部分。依照《戰略進攻武器新條約》,美國將維持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處於戰備狀態,部署潛射彈道導彈240枚,其中每艘擁有24具發射裝置用來發射裝配了W76或 W88分導式核彈頭的“三叉戟 ”II D5潛射彈道導彈。這些核潛艇攜帶大約1150個核彈頭,平均每枚導彈攜帶4.8個核彈頭。根據戰鬥需要,每枚導彈可攜帶3~5個核彈頭。一般情況下,攜帶較少的核彈頭能夠增加導彈的射程。

在行政關係上,14艘核潛艇被編為第20潛艇中隊(金斯貝海軍基地,6艘潛艇在大西洋)和第17潛艇中隊(班戈海軍基地,8艘潛艇在太平洋),分別隸屬於美國海軍大西洋和太平洋潛艇部隊司令部。平時有8~9艘戰略核潛艇位於海上,通常每艘每年擔負戰鬥值班3次,每次70~100天,處於戰備狀態的時間可與冷戰時期相提並論。擔負戰鬥值班的所有潛艇由戰略司令部進行指揮。在技術維護、保障方麵,這2個海軍基地設備齊全,可用來接收、存放和發放彈藥,進行技術維護和日常修理,維護潛艇數可達10艘。金斯貝海軍基地每月能組裝20枚“三叉戟-2”潛射彈道導彈,存放57 枚導彈,班戈海軍基地則分別為16枚和8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