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嗅一下分泌物、經血或外陰部散發出的氣味。正常的氣味是清淡的腥味、汗酸味或無味。如果出現了腥臭味、腐臭味或特殊的氣味,就可能出現了問題。
“觸”洗幹淨手,用食指和中指兩個指頭的“指腹”,從陰阜開始,從上而下按觸外陰,直至肛門。觸摸正常外陰時,感覺應是光滑、柔軟。反之,則可能患有疾病。
前庭大腺囊腫是怎樣發生的
在正常情況下,前庭大腺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如果因為感染發生炎症或外傷後形成瘢痕,使管口閉塞不通;或在分娩時發生會陰裂傷;或做會陰側切時損傷腺管,縫合時將腺管縫閉,分泌物不能排出而瀦留在裏麵,使腺體脹大形成囊腫,囊腫增大後向表麵突出,這時就可以看到,也能摸到,這就是前庭大腺囊腫。
如何治療和預防前庭大腺囊腫
如果囊腫很小,可不處理,隻需注意外陰清潔,定期到醫院檢查即可。
如果囊腫很大或長得很快,並出現一些症狀,如局部墜脹感或性交不適等,則應進行治療。
前庭大腺囊腫的治療方法是將囊腫切開放出囊內液體,然後將切口邊緣用線縫合,以防切口閉合使分泌物再度瀦留。手術後要保持局部清潔,每次大小便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以防感染。
外陰瘙癢如何治療
消除引起瘙癢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如有配偶還需同時治療,以免交叉感染,反複發病。不得濫用止癢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幹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熱水洗燙,忌用肥皂。
●加強營養,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類。
●避免精神緊張、煩躁、控製情緒變化。內褲宜鬆軟、肥大,並以絲織、棉織品為主。
外陰瘙癢症是一種與感覺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的皮膚病,注意局部衛生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方法。這種病通常在四十五歲以上婦女身上發生。
宮頸糜爛有哪些症狀
宮頸糜爛的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由於病原菌的不同,白帶可是乳白色黏液樣,或形成淡黃色、膿性或血性白帶,以乳白色黏液樣白帶最常見。除白帶增多外,患者可能伴有腰部酸痛,性交出血等症狀,但多數輕症患者可無這些症狀。婦科檢查為宮頸糜爛確診的主要手段。
如何治療宮頸糜爛
“藥物治療”適用於糜爛麵積較小和炎症浸潤較淺的患者。
“物理治療”是目前應用很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具有療程短、療效好的優點。適用於糜爛麵積較大和炎症浸潤較深的患者。常用的方法有電熨法、激光療法、冷凍療法。
“手術治療”如果上述治療無效,或有宮頸肥大,或糜爛麵深而廣,且累及宮頸管者,可考慮行宮頸錐切術或全子宮切除術,但手術治療目前已很少采用。
宮頸糜爛能否癌變
許多患有宮頸糜爛的女性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這也是她們就醫的主要原因。回答是肯定的。據中國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等分析,有宮頸糜爛的婦女,宮頸癌發生率為0.73%,顯著高於無宮頸糜爛者的0.1%。在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頸管增生而來的柱狀上皮可發生非典型增生,如不及時治療,其中一部分最終會發展為癌症,不過這種發展轉變過程比較緩慢。
宮頸糜爛的日常護理
宮頸糜爛的日常護理一般要注意以下幾方麵:
●飲食一定要清淡、可口。多吃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並要注意休息。
●保持外陰清潔。保持外陰
清潔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應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避免不潔性交行為。
●注意各個關鍵時期的衛生保健。尤其是經期、妊娠期及產後期。
●及時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引產的發生率,以減少人為的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凡月經周期過短、月經期持續較長者,應予積極治療。
●防止分娩時器械損傷宮頸。
●產後發現宮頸裂傷應及時縫合。
●定期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宮頸炎症,及時治療。
●必要時采用手術治療。
宮頸糜爛的物理療法
物理療法的治療是通過微波、電熨、激光或冷凍的方法破壞糜爛麵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脫落,便於新生的鱗狀上皮長入,覆蓋肉芽麵,達到治愈目的。
使用物理療法治療後,出現了一個新的創麵,患者會有流血,陰道分泌物大量增加,排液伴有腥味等現象發生,夏天使用還易造成組織感染。
如果治療得不夠深或覆蓋病灶麵不夠大,常常會造成病灶的殘存,治療過深,可能會破壞宮頸腺體及其分泌功能,影響子宮頸黏液的正常分泌,造成不孕。某些物理療法治療後,宮頸纖維結締組織收縮,形成疤痕,抑製扁平細胞的生長,可能引起宮頸外口的縮小而閉鎖,有礙經血的外流,從而引起腹痛等症狀。
物理療法需要一個較長的創麵愈合期,一般為23個月,術後1個月、2個月、3個月、6個月需複查,若6個月內病灶完全消失,可判斷為治愈。所以說物理療法治療宮頸糜爛並不簡單。
還有一種治療宮頸糜爛的生物新藥納可佳,它是全新的治療機理,不損傷人體的正常組織,無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是一種充滿人性化的治療藥物。
宮頸糜爛的中藥療法
五月霜9克,麥麩草6克,羊膻適量。煎湯服用,也可用於滴蟲性陰道炎。
雲南白藥10克。用甘油調成軟膏狀,將軟膏塗於帶線棉球上,塞入陰道,緊貼宮頸糜爛處,12小時後,牽線將棉球取出(上藥前應先將陰道衝洗幹淨),3天上藥1次,5次1療程,用藥期間避免性生活。
痛經的症狀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於初潮後即開始,多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輕女性多見。繼發性則在行經一段時間後方出現,多為器質性,常見原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宮內放置避孕環等。疼痛多在行經數小時後,或在經前1~2天開始,經期加重。可為腹絞痛、脹痛、墜痛,疼痛劇烈時可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虛脫等症狀出現。
引發痛經的原因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可能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內分泌因素”排卵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子宮內膜能合成和釋放較多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可促進平滑肌收縮、痙攣,以致子宮缺血,引發痛經。原發性痛經絕大多數均在有排卵的月經期發生。
“子宮因素”子宮發育不良可由子宮收縮力差或不協調引起痛經,子宮畸形、子宮過度傾曲、子宮頸口狹窄梗阻,可使經血排出不暢,造成經血瀦留,從而刺激子宮收縮引起痛經。
“子宮內膜脫落”子宮內膜若整塊脫落,排出不暢,亦可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使女性產生痛經,此種痛經稱為膜樣痛經。
“精神緊張”少數患者由於精神比較緊張,對月經認識不足,以致產生恐懼而感覺疼痛。
“個人敏感程度”痛經程度往往是因人而異的,這除了與痛經產生的原因有關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個人對疼痛的敏感程度有關。
怎樣預防痛經
痛經會給患者帶來不適,嚴重痛經更可能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預防痛經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患者平時應注意加強營養,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注意勞逸結合。
正確認識有關月經的生理衛生知識,消除對月經的恐懼或緊張情緒。
注意經期衛生,避免劇烈運動及進食生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潮濕。
緩解痛經的小竅門
如果痛經很厲害,導致出冷汗,還可以喝生薑紅糖水,既養血又可溫中散寒。另外,晚上睡覺前,喝一杯溫熱的牛奶可以緩解煩躁易怒的情緒,還有養心、安神的作用。不要吃冰品、喝冰飲。西瓜、苦瓜、柚子等較涼性的食物最好避免食用。忌吃生冷、油膩、酸澀的食物。
月經不調的原因
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兩大類:
●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有缺陷。
●器質性病變或藥物等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腫瘤、營養不良、顱內疾患、其他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病以及肝髒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內分泌製劑或采取宮內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某些職業,如女性長跑運動員容易出現閉經。此外,某些妊娠期異常出血也往往被誤認為是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的診斷
月經不調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因此同樣的表現可能需要截然不同的治療。若不問原因一律進行對症治療或自行服藥往往不能奏效,還可能延誤診斷造成嚴重後果。
“全麵體格檢查”有無全身性疾病。
“盆腔檢查”初步了解生殖器官有無妊娠、畸形、腫瘤或炎症。
“輔助檢查”B超檢查,反映子宮、卵巢及盆腔情況;細胞學檢查,檢查卵巢功能及排除惡性病變;活體組織檢查,確定病變的性質;內分泌測定,目前可以測定垂體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甲狀腺及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激素。臨床常用以了解卵巢功能的簡易方法有陰道塗片、宮頸黏液檢查、測基礎體溫及子宮內膜活檢等;X線檢查,子宮碘油造影可了解子宮腔情況,有無黏膜下肌瘤或息肉。宮腔鏡或腹腔鏡檢查,觀察子宮腔及盆腔器官的病變;酌情做肝、腎功能及血液係統的檢查,必要時做染色體檢查;尿妊娠試驗協助排除病理妊娠。
月經過多怎麼辦
當月經量增多,特別是出現頭暈、心慌、麵色蒼白等貧血症狀時,應去醫院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因為隻有徹底治療這些疾病,才能從根本上治好月經過多的症狀。
如子宮肌瘤可予刮宮或手術切除子宮肌瘤;某些血液病予以激素治療;未找到確切病因的患者,一般可用止血藥物對症治療以減少出血,如止血芳酸、止血敏、維生素K等;放置宮內節育器可能引起的月經過多,若用止血藥無明顯改善者則需取出節育器;無器質性疾病者可服人參歸脾丸、烏雞白鳳丸、雲南白藥等;曆來月經過多或過多不顯著患者,亦可觀察而不治療。
月經過多的原因
由於卵巢雌激素分泌過多,或較長期刺激子宮內膜使其增生,超過正常厚度,因而脫落時出血量增多。如某些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在一段時間閉經後,繼之即會有陰道大出血。
在月經過多的女性中,有不少是由於婦科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常見的疾病有子宮肌瘤,特別是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嚴重貧血等血液病,還有肝病、高血壓等。
精神因素、勞累、產後、放環等亦可出現月經過多的現象。
有少數女性自初潮後月經量一直較多,但並無其他異常,可能由於其子宮內膜螺旋小動脈血管較豐富,或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或不易修複,以致出血量多。
月經過多自我調節
根據氣候環境變化,適當增減衣被,不要過冷過涼,以免招致外邪,損傷血氣,引起月經疾病。
飲食要注意,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油膩、生冷寒涼、辛辣燥性之品以免損傷脾胃而致生化不足,或聚濕生痰,或涼血、灼血引起月經不調。
月經過少的原因
由於垂體功能低下,卵巢分泌雌激素不足,因而子宮內膜增生不足,內膜較薄,脫落時出血量少。長期服用避孕藥,由於對垂體功能抑製,女性會出現月經過少的情況。
子宮本身病變,如子宮內膜發育不良、結核性病變破壞了部分子宮內膜,或多次粗暴刮宮損傷了子宮內膜等。
少數婦女初潮後一直月經少,但其排卵生育功能均正常,可能是個體差異所致。
某些患者偶然出現月經少,或在正常月經周期,或在經間出現,尚需排除先兆流產、宮外孕等,以及因子宮內膜脫落而引起的不規則出血或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
如何預防月經過少
月經過少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若為某些婦科疾病引起,則應以預防為主。主要預防措施有三點:
1預防結核感染,一旦感染,應該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2盡量少做人工流產,以減少對子宮內膜的損傷。
3避孕藥應與其他避孕措施交替應用,以避免對垂體功能過度抑製。
月經過頻的鑒別
月經過頻的主要特點是:每次月經經期、經量均大致相同,需與以下情況鑒別:
與經間出血、卵巢、卵泡或黃體破裂所引起的子宮內膜撤退性出血區別。
與某些婦科器質性疾病,如黏膜下子宮肌瘤、息肉等不規則陰道出血區別。
有些女性常以月經不正常(如1月來2次或半月來1次月經等)而就診,經過醫生仔細詢問核對後,實際上該類患者常未將行經日期計算在周期內,或兩次月經時間分別在一個月的月初及月底,周期間隔仍在20天以上,故周期仍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