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最好的家庭醫生(3 / 3)

正確進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為的方法使呼吸暫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進而重新獲得氧氣,維持住生命的一種活動。其操作要領主要有:

1讓患者平躺仰臥,頭部朝上。

2救助者深吸一口氣,然後對準患者的嘴吹氣,吹氣時救助者可用一隻手將患者的鼻孔捏住,嘴離開後則要將捏住的鼻孔及時放開;另一隻手則應按壓患者的胸部,以幫助患者呼氣,反複進行該動作。

3吹氣頻率為每分鍾14~16次。如果患者牙關緊閉,口對口吹氣法不易進行,救助者也可用嘴對準其鼻孔吹氣,吹氣程度以患者的胸廓微微隆起為最佳標準。

牙齒受傷怎麼辦

首先用手指清除口腔內的斷齒和血塊。

然後,將頭部向前傾,下麵放一個碗或一個盆子,以接住淌下的血。

如果牙槽大量出血,應用消毒紗布或其他幹淨布放在牙槽上,緊咬15分鍾。

如果牙齒整顆撞脫,一定要用唾液保持牙根潮濕,然後包住牙齒,在24小時內去醫院醫治。

如果牙齒受傷時伴有口腔流血,則千萬不可仰臥,以免血塊堵塞呼吸道。

怎樣正確使用氧氣袋

充氧不宜太多,以防爆破。一定要有濕化瓶,以控製氧氣流量。

吸氧之前要將吸氧管插到水中,看是否出現水泡,防止阻塞。

吸氧之前,要將鼻腔內分泌物清除幹淨。

氧氣袋使用過程中要禁煙、禁火,防止發生意外。

插進鼻孔的吸氧管一般可在12小時更換一次。

怎樣止血最有效

“指壓止血”動脈出血時,用手指在傷口上方壓迫,靜脈出血時,則用手指在傷口下方進行壓迫,以阻斷血液流通。靜脈出血還是動脈出血可通過血液的顏色來判斷——如果血液呈鮮紅色,則為動脈出血;如果血液呈暗紅色,則為靜脈出血。

“加壓包紮止血”先用消毒紗布覆蓋傷口,再將棉花團、紗布卷或毛巾等放在傷口上麵,用繃帶紮緊。但如果傷口中有碎骨存在時,則禁用此法。

“止血帶止血”止血帶有橡皮製的和布製的兩種,也可用寬繃帶、三角巾或其他布條等代替。

煤氣泄漏怎麼辦

“截斷煤氣來源”當屋內出現煤氣味時,應先迅速截斷煤氣來源。管道煤氣總閥的手柄與管道方向一致時為打開,呈90°角時為關閉。

“切勿點火”避免一切明火及火花的產生,以免引發爆炸危險。包括不可開關燈,不可在現場打電話,不可迅速行動。

“打開所有門窗”及時打開所有的門窗,讓煤氣盡可能快地散出屋外。

“尋找漏氣位置”如果屋內煤氣味較濃,最好迅速逃離現場,請專業人員前來處理。如果煤氣味輕微,則可自行尋找漏氣位置,進行暫時應對。方法是在可疑處塗抹肥皂水,看該處是否起氣泡,如果起氣泡,則說明有氣體泄出。這時,應先用不透氣的塑料袋、膠帶等堵住相應的位置,再向專業人士求援。

“包住口鼻”在有煤氣味的房間內活動時,最好用浸濕的毛巾衣物等包住口鼻,以免自身因吸入煤氣過多而中毒。

“盡量在房間中部活動”煤氣是沿牆麵等平麵蔓延的,因此在房間內活動時,應該盡可能少地貼近牆壁,盡量站在房間較空的中部。

被困火場如何逃

“做好防煙措施”如果被火困住或需要進入著火的房間,切記做好防煙措施,以免被濃煙堵塞氣管。最常見、最簡單的防煙法是毛巾防煙法:把浸濕的毛巾掩住口鼻,隻要不十分影響呼吸,越密實越好。衝入或逃出火場時,盡量彎腰或匍匐前進。

“保持冷靜,大聲呼救”但注意切勿站立在火中呼救,因為“火牆”會封鎖住聲音,正確的方法是彎腰,最好是趴在地上向外呼救,以使聲音盡可能快、盡可能遠地傳出去。

“集中全力滅火”在救援人員來前,想辦法滅火,但不可試用危險性的滅火方法。

“如果被困在高處”除非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否則不可從窗口跳下自救。

家庭急救箱必備用品

“酒精棉”急救前用來給雙手或鉗子等工具消毒。

“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救助者被感染。

“0. 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該物可用未開封的蒸餾水或礦泉水代替。“消毒紗布”用來覆蓋傷口。

“繃帶”用來包紮傷口,不妨礙血液循環。

“三角巾”可承托受傷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處等。

“安全扣針”固定三角巾或繃帶。

“橡皮膏”用來固定紗布。

“保鮮紙”利用它不會緊貼傷口的特性,在送醫院前包裹燒傷、燙傷部位。

“袋裝麵置或人工呼吸麵膜”實施人工呼吸時防止救助者感染。

“圓頭剪刀、鉗子”圓頭剪刀用來剪開膠布或繃帶鉗子可鉗去傷口上的汙物等。

“手電”照明用或為暈倒的人做瞳孔反應。

“棉花棒”用來清洗麵積小的出血傷口。

“冰袋”用於瘀傷、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部位。

藥物儲存有學問

儲存藥物時,一隻藥瓶宜隻裝一種藥,且要貼上標注的藥名、規格、用量、注意事項、有效期等標簽。另外,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放置。書寫標簽時,也應注明“內”、“外”字樣。凡粉劑結塊、變色,片劑發黃、鬆散、結晶,糖衣片退色崩裂、粘連,口服藥水變色、有異味等等,都絕對不能服用。平時,藥箱應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以保安全。

注意藥物的影響因素

合理用藥,還應注意到許多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年齡和性別上的差別,如新生兒對氯黴素等特別敏感。老年人對升壓藥比較敏感,孕婦在妊娠期對利尿藥和瀉藥也很敏感,如果應用稍有不慎,易導致流產。同時,由於患者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總有差別。

“高敏感性”指某些人對藥物反應特別敏感,用比一般人小得多的劑量,就可產生較強的作用。對這些個體,治療疾病時的藥物用量應相對地減小為妥。

“特異體質”由於體質特殊,對某些藥物出現特殊反應。對這些個體,應謹慎給藥。

“耐受性”對特殊體質的人,某些藥物的常用量對其不起作用。對這些個體,應請教醫生,設法改換藥物或改變治療方法。

如何使用滴鼻藥

治療鼻病常常要用滴鼻藥水,要想使藥液充分發揮作用,滴藥方法必須正確。那麼,怎麼樣才算是正確的方法呢?

1患者平臥,頭部突出床緣,向後仰,使鼻孔朝上,或頭向一側垂下,靠下肩,然後將藥水滴入鼻孔內3~5滴。

2頭後仰時,雙側鼻孔可同時滴藥;頭側位時,應先滴下部鼻孔,待翻身換位後再滴另一側鼻孔。

3滴藥後應保持原姿勢5分鍾,以使藥滴均勻分布於鼻腔黏膜。這樣不但有利於發揮藥效,而且再站起來時不會有口苦之感,這5分種的作用可是很大的。

怎樣進行傳染病隔離

傳染性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必須給予單人房間。若條件不允許,最低限度也應讓患者睡單人床,與健康人的床位保持一定距離。凡與患者有密切接觸者,需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應在接觸5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以及服用中草藥等。消化道傳染病如傷寒、痢疾等,應做好床邊隔離,即將患者的食具、便器與健康人分開使用,用後應消毒。不吃患者吃剩的食物。接觸過患者之後,健康者一定要清洗、消毒雙手。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肺結核、流行性感冒等,主要是防止口鼻飛沫傳染,接觸患者時要戴口罩。

傳染病的消毒

“口罩消毒”口罩應每天清洗,晾幹。在使用時,不要用汙染的手去接觸口罩。

“手消毒”用肥皂水洗3分鍾,洗淨指甲縫內的汙物,再用70%的酒精浸泡5分鍾。

“食具消毒”一般煮沸10分鍾即可。

“衣服、被褥消毒”患者的衣服被褥應經消毒後再拆洗。單、夾衣服可浸泡在0.1%新潔爾滅溶液內2小時。被褥、棉衣、毛毯等可在強烈日光下曝曬6小時。

“書報、玩具消毒”在日光下曝曬6小時。

“住房消毒”室內使用的拭布和掃除用具應經常煮沸或擦洗消毒;室內應保持通風,在清晨開窗通風30分鍾,午睡後開窗通風30分鍾,使室內空氣中的微生物排出。用0.1%新潔爾滅溶液噴射。噴射量為50~100毫升/平方米。

“器皿消毒”器皿消毒包括便器、痰杯等物的消毒。可用l%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時。

教你看懂進口藥物有效期

進口藥物的有效期大多也會標注在包裝上,即使你英文水平不高,隻要認識A。Expixy。date或Exp date;B。Expirationdale;C。Expir—ing:Usebefore這三組表示失效日期的單詞,再明白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分別代表l~12不同的月份和外國基本上習慣按照月年的表示來標注日期即可。例如Exp。Date:Aug。2008,則表示這個藥品可使用到200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