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雙師型素質教師培養模式探索研究(1 / 2)

高職院校雙師型素質教師培養模式探索研究

裝備管理

作者:劉勺華 王勝山 周同根 房亞

摘要從對雙師型素質教師的理解入手,確定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定位,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為例,從幫助和督促教師製定雙師素質提升計劃、對現有專業教師進行科研服務與實踐技能培訓、從生產一線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製定利於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的政策等方麵,提出加強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雙師型素質教師;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30-0034-02

高職教育的任務是麵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等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既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又具備較強的從事本專業實踐工作的能力,即具備雙師素質。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出台文件明確指出:提高專業教師雙師素質,使雙師素質專業教師比例達到90%;當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加“雙師型”比例,不僅影響職業教育職能的實施和體現,而且關係到職業學校發展的規模、速度和人才的質量[1-2]。

1 “雙師型”素質教師理解

所謂“雙師型”教師,應該既強調教師持有“雙證”,又強調教師“雙能力”。雙師素質既要看是否擁有專業技術職稱和學校教育係列職稱,同時又能集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於一身[3]。

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首先應取得高等教育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其次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有相對清晰的專業方向和一定的科研服務能力。“雙師型”素質教師應具備相應的實踐經驗或應用技能,既可教授校內實踐實習課程,又能參與校企合作企業的相關員工入職培訓、職業技能提升等。

2 “雙師型”素質教師培養途徑和措施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首批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之一,要在加強師資隊伍方麵拓展渠道,積極探索“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培養途徑和措施,為骨幹院校建設積累經驗[4-5]: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管理製度,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學院雙師素質教師的認定標準和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製度,鼓勵教師開展社會服務和橫向課題研究,在校企合作理事會機製體製下,與企業聯合培養雙師素質教師,提高雙師素質比例。最終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90%以上,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學時比例達到50%以上。

1)定計劃,幫助和督促教師製定雙師素質提升方式。製定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規劃,創新專業教學團隊組織管理模式,構建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業教研室為載體,兼職教師為補充,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動態組合、團結協作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教師選定一個相對清晰的教師職業發展方向:鼓勵教師通過讀研、讀博等提升學曆層次;專業教師取得相應行業的專業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能勝任相匹配的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的教學工作;鼓勵專業教師參與課程改革,開發課程模塊,編寫教材,能承擔企業員工培訓、企業生產指導工作,成為專業建設的骨幹人才、高端人才、核心人才。

2)走出去,對現有專業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組織的雙師素質教師培訓,到學院雙師素質培養基地或校企合作工作站實踐,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科研單位進行專業實踐,通過專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到教育部批準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培訓,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做兼職教師,利用寒、暑假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設立“雙師型”教師津貼,建立專業教師“社會服務成果檔案袋”製度,將教師的社會服務成果列入崗位聘任、職稱評聘條件,在培訓進修、經費資助、收入分配等方麵予以傾斜,通過政策導向,激勵教師提高“雙師”素質,主動服務企業。深化人事製度改革,通過政策導向,激勵教師提高雙師素質,主動服務社會。進一步完善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和評價考核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