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因為它屬於人生隻有一次。人們通常形容說,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地愛護生命。健康長壽,是超越一切時代和跨越所有疆界的全人類的共同宿願。因此,探索健康長壽,不僅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要求,也是人道主義和世俗美德的使命。在漫長的歲月裏,人類與大自然進行著各種鬥爭。為了保護生命、繁衍後代,在勞動與生活的實踐中,逐漸認識了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學會了自身保健的一些方法,並互相傳授。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把這種保健延年的活動叫做養生。其偏於養生之道的方麵,又可稱為養性、攝生、道生、衛生、保生等;其偏於老年保健方麵,叫做壽老、壽親、養老、壽世等。總之,養生即是保養生命的意思。養生是否又等同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保健呢?保健作為醫學專用語,是近代西醫傳入以後才有的,它是指個人和集體所采用的醫療預防和與衛生防疫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養生與保健,就個體保健的角度而言,兩個詞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醫養生學,曆史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翔實,經曆代養生學家不斷地補充、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和方法。中醫養生學是祖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醫藥學偉大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對於延緩人類的衰老,延長人類的壽命,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中醫養生學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具有中醫特色的、研究人類生命規律、闡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的學說。換句話說,中醫養生學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協調人體與自然的關係,利用各種手段,在每個年齡階段上,根據體質特點,修養心身,以提高人體的生活力——抗病力、抗衰力和康複力,以達到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目的。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醫養生基本理論、中醫養生基本原則、精神養生、運動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藥物養生等養生理論和具體方法;還介紹了五髒保健、養生防治亞健康、日常生活養生、傳統性保健、養顏潤膚、名人養生等。書中融古至今,承先啟後,深入淺出,既從理論上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攝生知識,又從實踐的角度提供了形式多樣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隨著本書的出版,對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做出有益的貢獻。
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可能會有不妥之處,望同道者與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醫學顧問
解放軍音像出版社特聘專家與顧問 張湖德2006年4月於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