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書法家蘇局仙老先生100歲時,上海書畫社舉辦了“蘇局仙書法作品展覽”。蘇老的書法被譽為人書俱老的佳作。蘇老先生不僅善於書法,而且擅長寫詩,一生共寫下一萬餘首詩,輯成《水石居雜綴》、《蓼莪居詩集》多卷,不愧為當今文壇老壽星。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蘇老推崇的格言。他的一生就是在不懈的運動中度過的。習字、寫詩、鍛煉,這是蘇老每天必做的三件事。即使90歲後,他也上午、下午各活動一次,漫步田間走三四千步。1974年跌傷右足後就在室內步行1200步。其餘時間就是讀書、寫字。練字時專心一致,運動手、腕、臂,舒筋活血,並配合呼吸,集一身之力於筆端,起到靜心養性的作用。蘇老把寫字當做鍛煉,認為是動、靜結合的好方法。他說:“人的養生法隻有動、靜二字,動則人所易解,靜則認為是四肢休息,呆坐養神,實則百念叢生、無所謂靜。真正靜,就是心神專一。如創造發明,勤學苦練時,思想集中,饑飽不知,寒暖不感,呼之莫應,擾之生怒。這可稱入‘靜’字境界。”蘇老的話一語道破天機,隻有動靜適宜,剛柔相濟,才能延年益壽。著名中醫學家張介賓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事實上,我國古代養生家們一直很重視動靜結合,動為健,靜為康,動以養形,靜以養氣,相輔相成。動而缺靜,形勞而不休,消耗則勞;靜而乏動,易凝結氣血,久即損壽。隻有動靜結合,才能互相促進,精血兩旺,神采奕奕。
自古以來,書法家大多是長壽的。《老老恒言·消遣篇》說:“筆墨揮灑,最是樂事。”這說明常練書法,可使人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蘇老說他的生活準則就是節製嗜欲,清茶淡飯,心情舒暢快活,從不把富貴榮辱放在心上,胸中常養“一團春氣”,心裏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快快活活。“文革”期間,他寫的6000首詩被誣為“四舊”,付之一炬,但他並未心灰意冷。“他燒他的,我寫我的”,安之若素。蘇老說:“誰不想長壽?但最好的辦法,是首先將‘生死’二字拋於九霄雲外,以卸不必要的思想負擔。隻有這樣,才能像原始森林中的樹木那樣長壽,這就叫‘壽命不期長而自長也’。”
參考資料
1.張湖德,《中華養生寶典》,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2.張湖德,《養生博覽》,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3.張湖德,《新編中老年養生保健》,農民日報出版社,2005.
4.張湖德,《中華養生秘訣》,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
5.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7.藥科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廣川藥科學大辭典》,日本廣川書店,
1963.
8.彭小菊,《延年益壽中草藥應用》,金盾出版社,2001.9.盧祥之,《中國藥茶譜》,科技文獻出版社,1995.